评论中国电影自娱自乐的不归路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陈滨


当今的中国电影不再有《红高粱》拿金熊,《霸王别姬》威震戛纳的风光了,因为今天的中国电影已然走向了自娱自乐的不归路。


新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曾经以《舞台姐妹》、《林家铺子》为先锋,摘取过社会主义国家电影节的桂冠,而真正被世界电影节认可,是从吴天明导演的《人生》开始了新征程。陈凯歌、张艺谋冲出藩篱,站上了世界电影之巅,一举奠定了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舞台上的一席之地。至今,国际各大电影节都会把已然强大了的中国电影作为嘉宾邀请,可中国电影却再也未能在世界舞台上摘取桂冠。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最“露脸”的花被面撑起了门面,成了中国电影尴尬的话题,没落的中国电影在花被面的映衬下越发显出“毯星多,影片弱”的无奈局面。


电影是需要情怀的,没有情怀的导演注定拍不出有情怀的电影。当年,陈凯歌、张艺谋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他们用电影的专业艺术和技术的高标准,让世界认识了中国电影导演讲述东方哲学与美的情怀,遗憾的是,现在他们却都不同程度地迷失在中国式自娱自乐的娱乐片中,现如今,从《无极》、《黄金甲》等自省、反思回来的陈凯歌、张艺谋都改弦更张,走向回归。可浪迹了那么一段路途,他们内心的情怀已然被市场的大潮摧毁、凋零了,回归的路途上并不是鲜花盛开。与在国际上得奖的陈凯歌、张艺谋狭路相逢的,是至今未得到国际电影节奖项的娱乐导演冯小刚,冯小刚也曾铆足劲儿一改往日之娱乐的电影风范,拍了颇具大情怀的电影《集结号》、《一九四二》,冯小刚是不是冲着国际导演的地位而来不得而知,事实上,在冯小刚玩了两把情怀后,还是自动回归娱乐片阵营。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都是中国有情怀的优秀导演,现在他们深知,要想站上、站稳国际导演的地位,还是需要拍出有情怀的电影才能证明自己。而今日中国电影的主题是自娱自乐式的娱乐,置情怀为高大上的冷地位,这种畸形的电影大环境,令大部分有情怀的导演们也因此失去了用武之地。


故此,大批专业导演都已经在电影这个舞台上提前谢幕了。曾经给我们带来《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导演夏刚,只能以中国明星网球队队长的身份组织大家锻炼身体了。


真心不能说现在忙活在自娱自乐电影第一线的导演们没有情怀,但事实却是,他们中的大部分导演不是科班出身,他们把导演这个个体思维的职业变成了集团化作战,现今,一部电影的导演已经变成了一个虚拟的职位,在导演的背后有众多的专业人员为之服务,有人专门改剧本,有人分镜头,有人负责场面调度,有人是业余导演背后的专业不挂名导演,可以说,在当今的中国电影界,导演本身已经被娱乐化了,因此,自娱自乐的中国电影已经不被国际电影节认可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电影是一种文化,它是有章可循,有其自身的规律,电影更需要思想,可今天的中国电影思想是如何让女明星的胸大,如何把低级趣味变成普世价值,如何把逗你玩变成人民币,一台火了的综艺节目都能随便剪辑成一部电影,这种违规操作而成的电影都成了气候,那也就只能自娱自乐逗着玩了。都是市场惹的祸?究其原因,是我们的电影投资人太急功近利了,他们以钱为电影核心,女明星为市场摇钱树,以胡编乱造为电影故事,以控制舆论导向误导观众,以猎取观众的钱为最终目的,更准确说,今日的中国电影已然成了有钱商人的赚钱工具,以赚钱为核心,不少中国电影成为商业操控模式下自娱自乐的伪电影,不是电影的电影占领了当今中国电影的制高点,不懂电影的老板们却在蒙昧观众,试图告诉观众什么是电影。难道存在就是电影?不管从前是开饭店的,还是卖海鲜的,因为有钱,所以他们掌握着中国电影的投资市场,让自娱自乐的中国电影玩得不亦乐乎,沉醉在赚钱的春风里,以票房论英雄似乎没有错,但是买卖双方要“物有所值”才是良性循环。社会上假产品泛滥,为此还专门出现了打假英雄,现在大银幕上同样需要打假,把那些假电影、伪电影“打”出影院。


“毯星”——专门走红毯的中国明星这次戛纳扬名,这“小词”属于中国特产,很形象很娱乐。但是在国际电影节上“毯星”多了,却真心不能代表中国电影真的强大。没落的中国电影何时能重新上路,其实这成了一个伪命题。在这条不归路上,其实我们都变得很娱乐了。



-THE END -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