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难?还是赚钱难?资本下医疗AI的转折点

据IDC统计,2025年AI应用市场总值将达到1270亿美元,其中医疗行业将占市场规模的五分之一,作为AI医疗应用第二大细分市场的医疗AI成像市场将以超过40%的增速增长。

任何市场的繁荣都离不开资本的热情。作为追求利益的“高层”,资本在微观层面上是敏锐的,而在宏观层面上的一些盲目性可能会造成一些“虚假繁荣”。

在中国,医学AI经历了资本的“野蛮入场”、质疑和等待。

2020年,随着一系列三类医疗AI证书的发放,仅11月份,库坤、竹香、UIH三家企业将获得认证,资本市场将迎来拐点。

从融资到赚钱,滚雪球是下一步的关键。

资本从狂欢到熄火

2016年以来,中国的医疗AI迎来了资本热潮。到2017年,仅医学影像AI的涌入就将超过40亿元。

2018年似乎达到了一定的“高峰”。获得融资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1.88%,披露的融资总额同比增长128.42%。其中,几千万、几十亿的融资项目约占65%。

然而,所有的疯狂最终都会回归理性。随着医疗AI的先驱IBM Watson陷入舆论风暴,业界开始冷静思考现在的医疗AI已经到了什么阶段,未来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价值。

好像以前资本对医学AI的美好想象都像科幻电影一样,现实给了他们残酷的打击。

医疗AI由于产品审核的延迟,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被称为“烧钱不赚钱”的空中楼阁。

2019年,医疗AI行业迎来资本寒冬,医学影像AI融资事件下降50%以上,大量企业在“资本退潮”中逐渐消失。

“首证破冰”带回行业“复苏”

2020年,这些“阴霾”被国内首个医学AI三级证书打破。

2020年1月15日,科亚医疗有限公司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计算软件(CT-FFR)被批准为国内首个被批准命名为“深度学习”的软件。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