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华财经研究报告》中银行发行资本债券热潮的冷思考

在资本债券发行热潮下,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

在补充资本、降低金融成本需求的驱动下,商业银行的资本债券发行热潮日益高涨。9月份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规模达到2649亿元,单月创纪录;今年,二级资本债券和永久债券的总发行规模超过了去年的1万亿元。然而,在热潮下,资本债券发行结构、银行资产结构和不良贷款结构之间的不匹配仍然存在,这表明中小银行的比例明显较低。得益于低利率环境,资本债券发行利率今年继续下降,资本补充成本大幅下降,特别是在大银行,而中小银行,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下降有限。

第一,在资本补充的压力下,商业银行发行资本债券井喷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资本债券发行呈现井喷态势。截至2020年10月23日,今年商业银行已发行二级资本债券5244亿元,占2019年全年的88%。其中,9月份,商业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券2649亿元,创单月新高,此前最高月度发行量为2018年9月份的1678亿元。此外,永久债券发行规模保持较高水平,发行数量翻了一番。截至10月23日,商业银行发行了4913亿元永久债券,发行规模达到2019年全年的86%。今年,商业银行更频繁地使用永久债券进行资本补充。今年以来,27家银行发行了31只永久债券,其中9月份发行了8只永久债券,而去年只发行了16只永久债券。

近年来,商业银行发行资本债券的规模显著增加。2012年《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后,二级资本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到2.84万亿元,共发行债券512只。其中,2019年和2020年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增长,持续超过5000亿元。此外,永久债券作为一种新的资本补充工具,自2019年推出以来,已达到1.06万亿元,成为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重要手段。近两年来,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和永久债券的发行规模之和已经远远超过普通银行债券。

资本补充需求是大量发行资本债券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不良贷款标准的收紧、银行间投资的减少、表外资产的返还等因素加快了银行的资本消耗,因此资本补充需求一直很强。受今年疫情和经济放缓的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面临更大的挑战。上半年我国银行业净利润同比下降9.4%,盈利能力下降削弱了银行依靠留存收益补充资本的效应。此外,疫情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压力,增加了潜在的信贷风险,增加了资本消耗和需求。为了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撑,银行体系处于信贷快速扩张阶段,风险资产增速快于资本积累。受上述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下降,尤其是中小银行。

另一个原因是为了降低财务成本。不难发现,很多资本实力雄厚的银行都加入了资本债券发行的大潮,但实际上他们的资本充足率远远超过监管标准,目前并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原因是,除了增加资本储备以应对潜在风险之外,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用新发行的资本债券取代以前成本较高的债券可以节省利息成本。此外,从二级资本债券发行后的第5年起,资本按每年减记20%计算(利息仍按全额本金计算),而新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可全额计入资本。因此,提前赎回旧债并用新债替代旧债成为许多银行的选择。事实上,大多数银行会选择在赎回行权日提前赎回二级资本债券。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