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更加注重“授人以鱼”

摘要:中国未来是否会继续向“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大量主权债务融资,取决于中国储蓄率的变化。

疫情过后,“一带一路”会如何发展?“疫情过后,‘一带一路’有很多方面值得研究。欢迎大家参与。”今天,中国金融协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中国金融四十论坛和组委会成员单位举办的第二届外滩峰会上发起倡议。

主动之后,周小川首先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和观察。“一些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将‘一带一路’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入了债务陷阱。”周小川表示,这是一些国家推卸责任的企图。“中国政府和贷款金融机构不仅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资金,还积极参与它们的债务偿还计划,效果良好。”

周小川认为,就储蓄率而言,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债务融资是合理的。统计显示,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前,中国GDP中的储蓄率为35%。金融风暴后,储蓄率迅速上升并持续,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时达到最高点,达到51.8%。“从全球来看,如此高的储蓄率非常罕见。因此,基于如此高的储蓄率提供债务融资是合理的。”

但随后,在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下,到2019年,中国GDP中的储蓄率将降至44.6%,并将进一步下降。“但即使下降,也远高于全球平均储蓄率26.5%。”

但周小川表示,随着中国年轻一代储蓄观念的改变,中国未来是否会继续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大量主权债务融资,取决于中国储蓄率的变化。

“从长远来看,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援助始终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周小川表示,中国未来将利用其丰富的扶贫经验,帮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创造生产力。换句话说,中国今后将更加重视支持各国在“一带一路”实现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能力建设。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必须呼吁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多边主义、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周小川认为,只有在此基础上,通过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一带一路”国家的新潜力才能在全球发展中得到充分发挥。

“最后,我还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参与‘一带一路’的研究。同时,我希望上海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能够在建设“一带一路”中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周小川说。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