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0名能源科学专家齐聚浙江,探索未来能源发展的新途径

新华网温州10月17日电(钱)17日,在浙江温州举行的2020年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未来能源论坛上,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外青年科学家在内的近200名能源科学界专家,以世界能源转型下的电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探索未来能源发展的新途径。

目前,加快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目标。近十年来,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耗中的比重从13.3%上升到15.7%,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耗中的比重从17.3%上升到19.4%。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党委委员舒威在讲话中指出,未来能源领域是世界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重要课题,中国和世界各国都需要进一步利用国际科技创新资源,加强能源领域科技创新的全面合作。

据悉,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能源转型成效显著。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力争到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

中国电气工程学会会长、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舒银标表示,近三年来,中国新能源投资约占世界总量的70%。新能源装机容量占21.7%,成为第二大电源。“中国还建成了覆盖主要高速公路的全球最大的城际快速充电网络。电动汽车的数量已经超过310万辆。利用数字技术,建成智能车联网平台,注册用户389万,充电桩75万个。台湾为有序、互动、便捷、安全、高效的收费提供技术支持。”

当天,中外专家还讨论了能源转型和能源高质量发展、清洁能源创新合作促进气候行动、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挑战和能源互联网形式下高度灵活电网实践、储能价值评估和碳捕获技术等问题。

例如,针对电力系统如何支持中国能源转型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唐光福认为,中国应首先加强柔性供电建设,支持新能源发展,特别是鼓励发展天然气。“中国用于灵活发电的天然气只有3.5%。未来10-20年,如果天然气发电的柔性电源不增加,我们的转型就无法逆转。”

此外,唐光福还建议改变电网的发展模式,增加电网的灵活性;加大各种储能的综合应用,提升电网调峰能力,加强信息物理融合,促进源网与负荷互动。“在综合能源服务和智能电网技术方面,应允许家庭通过购买清洁电力来参与和支持能源转换。”

同日,论坛还举行了温州能源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行业)融合发展专家服务团授牌仪式,成立了浙江省能源电力创新发展顾问团;中国电气工程学会和浙江省科协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结束)

[编辑:王世贞]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