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股权转让遭遇“障碍”,中国证监会对北京金港做出了三大反馈

7月31日,中国证监会对中国证券投资公司股权变动情况提出反馈意见,要求反馈意见说明北京金港集团的相关情况。

相关反馈指出了三个问题:股权转让对象北京金港集团“指数处于行业前列”、合并财务报表以及香港证监会同意豁免的证明材料。

北京金港集团在许多指标上都位居行业前列?请添加解释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中国证券就北京金港集团自成立以来在规模、收入、利润和市场份额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的情况作出补充说明。

《证券公司股权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证券公司的业务具有重大杠杆作用,且多项业务之间存在交叉风险的,其大股东和控股股东还应满足一定的条件,其中“近三年长期信用保持在较高水平,近三年的规模、收益、利润、市场份额等指标处于行业前列。”

中国证监会要求中国证券更新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北京金港集团2019年合并财务报表。反馈的原因是根据申请材料,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审计报告已经完成。

此外,根据申请材料,香港证监会同意“免除北京金港集团相关要约收购义务”,证监会要求中国证券提供补充相关证明材料。

中国证监会对中信建设投资股权转让的反馈源于年初国有股的转让。

1月20日,中国证券宣布,公司最大股东北京国资管理中心计划无偿向北京金空集团转让其26.84亿股a股(占总股本的35.11%)。

北京金港集团投资者的职责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实际控制人为北京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3月19日,中信建投收到北京市国家管理中心关于此次无偿划转的通知,并收到了北京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关于批准北京市国有资本管理中心无偿划转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给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批复。此次自由转让尚未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北京金港集团作为该证券公司大股东的股东资格。

4月23日,中信建设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变更持股5%以上股东的申请材料。此次变更是中信建设投资的前最大股东北京国资管理中心无偿向北京金空集团转让其35.11%的股份。

演出的爆发与“持续的流言蜚语”交织在一起

年初,中信建设投资股权变动的消息公布时,与中信证券合并的“流言”已经传遍了整个市场,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

市场上有很多关于它是否会合并的传言,这两家券商之前已经澄清了很多次。

7月5日,针对“中信证券和中信建设投资将合并”的传言,中信证券和中信建设投资均宣布已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工作函及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双方说明是否及时就媒体报道中涉及的事项征询了相关股东的意见并做了书面说明,两家券商分别做了澄清。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7月3日的监管函,今年4月14日,媒体报道中信证券将与中信建设投资合并。7月2日,媒体再次报道中信证券母公司中信集团将从中信建设投资的大股东中央汇金购买中信建设投资的股权,以推动中信证券和中信建设投资的合并。该计划已得到两家证券公司党委的批准。

中国证券回应称,在7月2日媒体报道出现后,该公司向中央汇金进行了口头质询。在确认未收到股东关于上述传闻的任何书面或口头信息后,公司于当天晚上及时披露了《澄清公告》。7月3日,中国证券向中央汇金发出书面质询,7月5日,收到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关于中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媒体报道质询函的回复。中央汇金表示,截至目前,中央汇金没有中信建设投资应披露但未披露的重要信息。

该公司的股价经常被炒作。7月28日,中信证券计划调整公司章程,中信建设投资“碰巧”在同一天宣布了新的公司章程。市场“听风就是雨”,公司股价第二天再次被炒作。7月29日,中信建设投资收盘上涨7.9%,中信证券收盘上涨4.82%。

尽管并购丑闻不断,中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业绩并未下滑,其收入和利润在2020年上半年大幅增长。

中信建设投资7月23日发布业绩报告,称公司2020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99.0亿元,同比增长67.63%;上市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45.78亿元,同比增长96.54%。

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如自营投资业务收入、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和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我们不知道中信和中国建设投资是否会合并,但这阻止了我们做出假设。假设两家公司合并,合并后的经纪公司确实可以称为“航空母舰经纪公司”。综合业绩计算后,今年上半年该“航母经纪”收入将达到366.43亿元,占全行业的17.17%;合并上半年净利润为135.04,占全行业的16.24%。

(资料来源:采莲通讯社记者:高云)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