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肖钢回应金融风险及赤字货币化等热点问题

财政扩张力度适度可持续

赤字货币化未到时机

肖钢表示,目前整个财政扩张力度是合适的,既加大了经济救助和支持的力度,也考虑到了政策的可持续性。他强调,不能只看到新增1万亿加上特别国债1万亿,要综合起来看这个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企业减税降费要超过2.5万亿,这也是企业能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今年的地方政府专项债也增加了1.6万亿,这1.6万亿主要搞基础设施建设,是能够撬动消费带动就业的。另外,在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M2和社会融资的增长要明显高于去年,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40%等等。“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这个组合加起来,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而对于社会关心的赤字货币化问题,肖钢认为,“财政赤字货币化”可以在理论上进一步讨论,但还没到在实践上推出的时候。“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前提是低通货膨胀。”他表示,现代货币理论之所以产生,正是因为过去20年西方国家通胀率普遍比较低,但中国还存在一定的通货膨胀。“5年前人民币的购买力与今天是不同,可以说人民币的购买力是有所贬损的。这个问题需要重视,如何保持人民币的购买力,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他又表示,利率水平仍没到零利率,存款准备金虽然经过几次下降,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下一步降准和降息仍有空间。因此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尚有很大空间,“子弹”还没有打光。

货币政策工具需要创新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的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肖钢认为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能够改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创新的方式有很多,我国自己有一些经验,也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这方面应该继续探索,这也是今年报告的一个亮点。“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具体是什么样的工具,那么我个人理解,比如美联储有很多工具,都是可以帮助资金直接达到实体经济的。例如他们设立了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特殊目的实体)、购买商业票据等等。在我们国家,央行也已经探索了一些工具,比如人民银行提供部分初始资金,依托专业机构市场化运作,通过设立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信用保护合约等方式,可以为民营企业发债提供信用支持。还有一个虽然现在用得不多,但也已经提出来了,即要推动实施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等。”

肖钢认为,这些安排不是一个临时性的举措,它应该是货币政策功能的进一步演化,而且也是货币政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传统上,货币政策是一个总量政策,但在实践中,它事实上已经在发挥结构性调整的功能。不仅中国是这样,国外也是如此。

警惕中小银行风险

注意政策实施节奏力度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做了一系列安排,比如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大幅增加无还本续贷等,宏观杠杆率有阶段性上升。对于对金融机构不良率,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不良率的担心,肖钢表示,“现在处于特殊时期,要有一些非常规的特殊措施,但也要把防范风险摆在重要的位置”。

企业和银行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实体经济出现困难时,银行如果不做出让利,等企业生产经营进一步恶化甚至最后倒闭,银行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同时,金融体系要特别注意中小银行的风险,要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使中小银行能够补充资本。中小银行也需要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可以运用科技手段防范风险。

肖钢强调,小微企业韧性强,在施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需要注意“度”的问题,要掌握好节奏和力度。今年2、3月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需求以及个人消费信贷急剧下降,贷款整体下降了60%左右。但从肖钢调研的情况来看,五一长假以后,小微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的贷款增长幅度基本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这说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活跃起来了,经济开始恢复正常,人们的消费开始回补。当然,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恢复程度,但整体状况是在好转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注意掌握好力度。肖钢主张分阶段出政策,不可能一次把政策都出齐。情况在变化、不确定性太多,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