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任联想独董,“名人效应”能带来什么

当独立董事有较高的公共价值时,一个合适的明面上的年薪,才能够撬动这种公共价值,将其转移为对公司管理层的责任,从而获得更高的监督效能。

联想集团昨日发布公告,委任电视节目主持人、传媒企业家杨澜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年薪3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35万元。联想集团主席及CEO杨元庆表示,面对一个全球化变化和转型的世界之时,对于联想而言,杨澜在慈善事业的经验、见解和建议,会被证明是无价的。

虽然,联想集团在香港上市,但这一事件,仍是一个可以审视内地资本市场独立董事制度发展的契机。

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独立于管理层,并对公司事务做出独立判断的董事。代表股东的利益。

根据相关政策,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至少应包括三分之一独立董事。名人、学者、退休官员任独董的不少,不过此前媒体的报道中,沦为“面子独董”的也大有人在。独立董事不独立不专业,甚至与管理层“勾结”的现象并不鲜见。

理论上1%的股东有权利提名独立董事,但基本上还是取决于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实控人的意志。因此,往往选择与自己关系密切,或者能控制的人。一旦某个独立董事站出来,大声疾呼,爆料公司董事会侵犯中小股东利益,即便能得到大众敬佩,也往往会被视为另类,从而丧失人际关系带来的各种利益。

这往往形成另一种现象——独董辞职。独董发表意见时,既要对股民负责,还要顾及提名自己的大股东的颜面,也要避免自己的形象受损。这导致一些独董在发现公司出问题时,不是站出来监督与反对,而是辞职避祸。所以,敏感公司、敏感时刻的独董辞职,往往值得琢磨。

独董的本质,是利用其公共形象、社会地位等价值,与管理层绑定,为其背书。所以,上市企业要注重引入具有较高公共形象与价值的独立董事。

独董有了好的公共形象与价值,还需将之绑定到公司管理层的行为上。这个绑定的纽带,最直接的就是薪资。

虽然独董的薪资不能直接与独立性、监督性挂钩,但的确是一个与独立性有关的因素。很多人认为,薪资高会拿人手短。其实未必,影响独立董事有效性的因素非常多,薪资太高太低都不行。

独董行使监督的权力,需要他愿意花时间看报表、开会;愿意用自己的形象来负责任。这背后有复杂的动机,诸如:自己公众形象的价值;投入精力的价值;对某家公司或某个企业家基于价值观的认同;对监督某家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独立董事的薪酬等等。

所以,当独立董事有较高的公共价值时,一个合适的明面上的年薪,才能够撬动这种公共价值,将其转移为对公司管理层的责任,从而获得更高的监督效能。

A股上市公司中,不同公司独董年薪差别非常大,高的数百万,低的免费。2016年,年薪不足5000元的独董共有50位,共来自33家上市公司。

独董的专业性也非常重要。企业经营行为非常专业,不懂专业的人监督高管,要么监管不力,要么耽误公司商业活动,得不偿失。所以,提高独立董事有效性的另一个途径是提高其专业能力。

2013年10月,中组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仅2014年1月至3月就有约90名上市公司独董辞职。2015年11月,教育部发文,约束教师在企业兼职,2015年11月至12月,共计有200多位独董离职。伴随离职潮,独董逐渐向高级会计师、资深律师、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转变。

所以,提升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不妨在委任独立董事时,引入专业型的、有较高公共价值的独立董事,并给予合适的薪资,使之约束公司管理层,维护中小股东利益。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刘远举

编辑 汪垠涛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