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售令”下,退烧、止咳品类的压货困局何解?

目前各省市、地区关于药店销售退烧、止咳药的政策中,以凭身份证登记购买、凭处方购药的政策为主,相关监管、处罚制度严格。受政策影响,退烧、止咳类药品自2月份多地下达“禁售令”后便在药店“滞销”,直到目前情况并未好转,一批药店面临严重的压货问题,无力破冰。

多方因素造成压货问题

一、为春季流感高发季备货。存在退烧、止咳药品类严重压货的药店,在年前即疫情大面积爆发之前就已经采购了大量的相关品类。这并非个案或药店“心血来潮”,据浙江长红大药房采购总监程海光介绍,根据往年正常销售经验,春节过后至清明节为春季感冒高发季节,不少药店有春节前大量备货的“传统”。

二、年终厂商促销力度大。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某县域单体药店在年前大量囤货的主要因素是,年终通常为厂商促销力度最大的时期,适逢厂家促销效期品种,故而正常补货量偏大,但按照当时正常预估销量,也能够在4月底清仓。

三、疫情导致的限购政策。春节后各省市发布的退烧、止咳药品禁售、限售等政策,一度被认为是导致药店相关品类销售骤减甚至几近归零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当药店能够销售相关品类,药店和消费者都习惯登记购买的各项流程后,相关品类销量也并未回暖。

四、本年度春季感冒、发烧人群大量减少。消费者需求量骤减才是相关品类滞销的主要原因。在采访中几近百分百的药店都表示,今年各类季节性并发症大幅减少,大量人群滞留家中或外出佩戴口罩,减少了多种病毒感染风险,居民整体日常防护措施和卫生状况较好,受影响的不仅是退烧、止咳药品类,销量下滑严重的还包括春季抗过敏用药、儿科用药等。

清明节前后是过敏症状高发阶段,是往年药店皮肤科用药的销售高峰,今年的销售情况则“不尽人意”。曾因双黄连口服液遭哄抢而增加进货的药店,双黄连口服液也有出现滞销,造成囤积。

另外,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因说明书新增治疗新冠病毒轻症的功能被广泛热议,但就药店具体销量而言并无波动,河南美锐大药房董事长陈虹表示销量平稳,湖南千金大药房总经理罗凯认为大多数药店都库存充足不缺货。

压货问题是否可以规避?

门店自主请货权较大或者门店自负盈亏的企业,通常面临的压货状况较轻,因为企业将压货的压力转嫁了一部分给门店。单体店、加盟店往往承担更多销售和去库存压力,我们无法断言哪种模式更为先进,药店在2020年春季滞销的商品在2019年已经生产出来了,事发突然,疫情无法预测,当需求骤减,产品必然积压,问题就在于压在了谁手里,是供应商、采购部,还是门店。

尽管退烧、止咳药品类销量骤减,但并非所有药房都面临严重的压货问题。解决压货问题,需要多个部门高效配合。

得力的后台运输保障部门能够使药店进销存体系运行的更为流畅。成大方圆大药房不存在库存积压问题的原因被归结到公司得力的配送制度,公司商品配送及时,后台保障运行良好,门店不需突击囤货,店长根据日常销量预估未来几天的销售量即可自动生成请货计划进购商品,随时请货随时送达,不多余进货就没有库存积压。在哄抢双黄连的时候,成大方圆的门店也一直在劝说消费者理性购买。

另一方面,采购部和销售部通力合作能够尽可能保障商品采、销平衡。罗凯表示,千金大药房目前商品品类整体处于平衡状态,仅个别品种如奥司他韦稍有销售压力。

千金大药房的进货模式主要是门店自主请货模式,采购部、销售部指导门店合理请货,采购部门不压货。在疫情爆发初期,公司采购部门、销售部门几乎每天沟通,随时跟进一线销售动态,保证商品采购、销售基本平衡。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