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开线下零食店又成了一门好生意吗?

五一期间,三只松鼠开出68家联盟小店。截至5月1日,松鼠联盟小店累计开店371家。其中,有4家加盟商(联盟小店店主)开了加盟“二店”。

在三只松鼠网上业绩说明会中,三只松鼠称,松鼠联盟小店今年累计开店力争突破1000家。直营投食店累计开店力争突破200家。

看上去,疫情没有让三只松鼠的线下门店扩张放缓。

全面布局线下零食店的并非只有三只松鼠。

来伊份2019年报再次提及,2020年线下继续推进“万家灯火”(到2023年开1万家店)计划。

良品铺子在年初疫情中挂牌上市,亦是急需募资打开全国市场。此前在招股书公告,IPO募集资金后,3年内要新开设126家旗舰店和250家标准店。

截至2019年底,来伊份和良品铺子的门店数分别为2792家和2416家。

零食品牌对线下渠道的扩张,过去都“交过一轮学费”的。三只松鼠线上起家,走到线下的头三年门店数只有200家。期间还经历过砸店、复盘等阶段。

来伊份2017年提出“开万店”计划,但年度开店计划一直未能完成,反而饱受门店成本高企,费用过高侵蚀利润的战略失误诟病,将大好的线上增长机会拱手相让。

年初被百事收购的百草味2017年也提出过要布局线下,不过到去年6月才开了第一家店。此前2010年百草味曾全面关闭线下门店。

到了2020年,眼见休闲零食的“下半场”重回线下,开线下零食店又要成为一门好生意了吗?

小店

线下零食店再起“战事”,三只松鼠是“打头者”。

在日前的网上业绩说明会上,三只松鼠董事兼董事会秘书潘道伟称,公司正在华东地区进行线下店的试点,密集布局。未来将实现线下终端布局与联盟工厂布局的一体化。

华东正是来伊份的“大本营”。按来伊份2019年报,其华东地区门店占2615家,门店数占比94%,营收贡献占比达98%。其中,上海加江苏两地门店就超过2108家,营收贡献占比超过90%。

来伊份店铺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布点较密集,良品铺子的势力范围则长期固守华中地区(营收占比33%)。其华东地区的营收贡献至2019年,仅7%的占比。

而良品铺子,过去三年湖北地区销售占比均超过1半以上。湖北、江西、湖南三省中部地区销售占比超过7成。

线下品牌零食店的格局,是一个区域割据的市场。

这可能恰是三只松鼠认为的机会——“全国性品牌,从线上走到线下,有可以迅速全国化布局的红利。”三只松鼠联盟小店项目的负责人郭广宇说。

三只松鼠线上起家,至2019年销售破100亿元,在休闲零食赛道拔得规模的头筹。其认为线上销售的无区域屏障,使得自身已经是一个全国性品牌,其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线上用户等,更能助力其快速渗透线下渠道。

至2019年,三只松鼠的投食店覆盖了19省市区,累计开店108店。松鼠联盟小店迅速在13个省市区铺开加盟网络。累计开店278家。

但是,开局不错,仅仅是开局。

梳理来伊份、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的业绩,可发现,线下零食店满是坑。后发者,很难说不落臼窠。

除开休闲零食几大头部品牌企业,线下零食渠道还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区域性食品零售连锁企业、大型超市、地方性超市、食品零售店、特产专卖店,甚至是杂货店、街边摊等等。

基本上每个城市都有当地的休闲食品连锁品牌。这些品牌布局更早,租金更便宜,人力成本也稳定。很多城市的供给其实早是过剩了。品牌零食企业从线上走到线下,或提速线下布局,都在抬升原本相对就高的开店成本。

线上线下零食店对比,会发现线下店铺“吃掉”了零食企业大部分利润,成本费用愈发高企,销售贡献却在萎缩。

三家零食企业中,来伊份是最早开启零食连锁店布局的企业。也最早实现上市。但近年来营收和利润却被对手落下。因子就在来伊份大面积铺的线下直营店成本过高,拖累业绩,增长乏力。

来伊份销售主要依赖线下门店。且九成是线下直营门店。2019年,来伊份主营业务收入39.46亿元,其中线下直营门店贡献营收30.56亿元,加盟门店贡献营收1.9亿元。超过八成的营收由线下门店完成。而线上电商营收只有5.16亿元,占比13%。

对比良品铺子2019年36.93亿元的电商营收,29%的比重,来伊份在线上的竞争落伍,是导致其整体销售规模近年来被对手远远落下的主因。

线下零食店近年来不光受电商分流严重,销售同店增长下滑,且成本占比较大的店面租金、人力成本等在成倍数侵蚀利润,新开店需求的资金投入,及店长、督导、店员等人力,及小店的管理,比线上体系更为复杂,成本更高。对比来伊份、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的业绩可见,来伊份的净利润率长期大幅低于后两者。

来伊份2017年-2019年的营收分别是36.36亿元、38.91亿元、40.02亿元,净利分别为1013.70万元、1010.90万元、1037.07万元,净利润率分别为0.26%、0.26%、0.28%。

对比三只松鼠2017-2019年营收分别是55.54亿元、70.01亿元、101.7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02亿元、3.04亿元、2.39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5.44%、4.3%、2.3%。

良品铺子2017-2019年营收分别是54.24亿元、63.78亿元、77.1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3亿元、2.08亿元、2.74亿元 ,净利润率分别为2.08%、3.26%、3.55%。

三家企业中,良品铺子近年来通过压缩直营店,加大加盟店拓展,已使得直营和加盟店呈“三七结构”(2019年良品铺子2416家店铺中,加盟店1698家,直营店718家),从而优化了公司整体费用成本,净利润率逐年提升。

三只松鼠本身是线上电商为主的轻资产模式,实际上只做了产品端和线上品牌的输出,因此拥有三家中最高的净利润率,不过随着全渠道并进,线下门店加大布局等影响(2019年增开58家投食店和268家松鼠小店),净利润率明显跌落。

从费用率来看,可以直观看出来伊份零食店铺利润被线下高企的成本费用侵蚀厉害。

线下零食店销售、管理费用包括店面租金、人员工资、运杂费、仓储费用、促销费用等,其中店面租金和人员工资是大头。近年来,各大城市房屋租赁价格呈持续上涨趋势,人力成本也快速上升。

以来伊份为例,其店面租金占经营成本10%,店内人力工资占17.5%,大量侵蚀利润。良品铺子数据也是如此,在销售费用率中,其租赁费用率加上水电费用率占到3.25%。而长期来看,休闲零食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仍有上涨压力。

对比三家企业2018年和2019年的费用率,来伊份、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的销售费用率分别是32.90%和42.74%;19.44%和20.49%;20.87%和22.59%。

管理费用率分别是11.08%和13.74%;6.02%和5.33%;1.61%和1.72%。

线下店铺不仅大量侵蚀利润,门店管理亦复杂,因选址、租约、竞争环境等因素导致经营极不稳定,开开关关成为零食店的普遍现象。

来伊份和良品铺子的门店都属于小店范畴,进入门槛较低,但运营成本不低,导致利润率不高。良品铺子核心区域华中区加盟门店平均单店面积54.96平米,直营店平均单店面积80平米;来伊份店更小,上海租赁门店平均单店面积只有41平米,江苏地区门店单店经营面积51平米。三只松鼠直营投食店,经营面积200平米为主,主打品牌体验。松鼠联盟小店经营面积50-80平米。三家店内商品大同小异,只是三只松鼠门店更强调一种“卖萌文化”。

2019年,松鼠联盟小店营收2.8亿元,278家门店,平均单店年销售约101万元。对比良品铺子和来伊份的平均单店年销售164万元、68万元。松鼠小店的营收能力在中间。

2016年-2019年,来伊份门店数分别为2260家、2460家、2697家、2792家。2017年提出“万家灯火”计划,曾开出200多家店,但2019年拓店速度又放缓了。2019年门店净增不超过100家。同期关闭直营店209家,关闭加盟店70家。

从财务数据上看,良品铺子的拓店反而更快,但是其同期关店数也不少,关店数几乎与开店数持平。2017-2019年良品铺子分别新开门店360家、381家、508家,但是同期分别关闭门店395家、281家、255家。其中关闭加盟店分别是170家、158家、144家。

加盟店生意良品铺子是三年一签,只要加盟店不赚钱,加盟商便不再合作,零食加盟店数因此每年波动较大。以良品铺子为例,其2019年关闭的252家门店中,公告称因亏损原因关闭的门店有155家。61家属于主动优化。

三家上市公司中,来伊份最早涉足零售店连锁生意。其在华东地区最早实现密集的连锁分布。但恰因为其将近八成比重投入线下市场,尤其是选择直营为主的拓展模式,导致线下负重、线上“失速”。业绩在三家中垫底。

线上

来伊份创始人施永雷、郁瑞芬夫妇3000元冰淇淋小店起家,最早将公司做上市后却被对手落下,一度被投资者诟病不思进取,走不出浙江沪“包邮区”。

或许,不是来伊份创始人不够努力,而是线下零食店本身难做。

三只松鼠试水线下店也交过学费。松鼠小店盈利模式至今也还在探索期。

松鼠小店2018年7月对外发布,当天号称5年开万店。当时松鼠小店仅开出10家。到2019年下半年,松鼠小店拓展才提速。

走到线下,三只松鼠是不得不为。

原因很简单:线上流量红利见顶。

一方面,随着网购渗透率持续上升,线上流量和新客获取成本急剧抬升。

另一方面,休闲零食领域竞争门槛不高,虽然过去市场整体增速不小,但供给也非常多。全国各地,几乎每个二、三线城市,都能找到当地的休闲食品连锁品牌。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本土品牌,一些城市还不止一个。各大超市零售商、便利店都在做坚果等休食类的自有品牌商品。

市场供给多,竞争就更多表现为依靠流量位等要素资源竞争,即线上是流量,线下是门店选址。

三只松鼠线上份额最大,几乎是良品铺子的两倍。所以,加速往线下走、向线下要市场空间的心会愈急切。

在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源的“二五”战略规划中,线下渠道成为三只松鼠未来“300亿计划”的支柱之一。线上100亿,线下100亿。线下零食店要与电商业务并驾齐驱。

2019年,三只松鼠线上接近100亿元销售。“二五”战略,三只松鼠线上仍然是100亿的规划。可见,三只松鼠自身就有对线上流量见顶的认知。

整个休闲零食市场盘子很大。2020年,零食行业总产业规模将接近3万亿元。逾万亿的市场容量给品牌提供了规模上升空间。

从市场需求端看,一二线城市及国内发达地区居民收入持续提升,消费升级下的主食休闲化、零食主食化的趋势在出现。

另一方面,“下沉”市场有着大机会。移动互联网快速下沉到国内低线城市,大量三四五线消费者入网,对休闲食品相对低端的需求进入爆发期。

松鼠联盟小店新店主要开在二三线城市及县城。

“很多盈利状况比较好的松鼠小店都是在县城。”郭广宇告诉《商业观察家》,小城镇流量相对聚集,对三只松鼠品牌认可度较高。县城趋势反而更好。比如,三只松鼠在芜湖无为县城的一家松鼠小店,年销售能达200多万元。

去年,松鼠小店开放12省份的加盟,今年新增山西、山西两省区域。今年计划覆盖县城、市级一级市场,且县城将以“承包制”快速铺开规模。

郭广宇称,松鼠小店的区域拓展方向是四个:1、扎根县级市场做体验;2、上达地级市场做影响;3、下沉镇级市场做销量;4、铺货村级市场做覆盖。

郭广宇原来任职三只松鼠首席品牌官。调任负责松鼠小店,侧证线下小店渠道的战略位置,也表明三只松鼠是将联盟小店作为一个品牌产品在营销—收割对象就是有创业意向的年轻人。

所以,来伊份、良品铺子开加盟商会议是在谈交易,三只松鼠则是谈文化、价值观。谈帮助年轻人创业。在去年底的松鼠联盟小店大会上,三只松鼠创始人兼CEO章燎源现身说法,以自身创业故事,激励年轻人来加盟松鼠小店。

松鼠小店打出的slogan是“助力年轻人创业”。

在试水松鼠小店前,三只松鼠“研究”过来伊份的线下店。郭广宇称,来伊份在前几年表现不错,说明当地对线下零食店有市场需求。通过对竞品的分析,松鼠小店会取长补短,抢占份额。比如,来伊份是总部策略、直营店为主,松鼠小店就实行加盟店自主,加盟商可静态调整促销活动,随时跟进市场动态。

三只松鼠在2019年底除了线下产品全新布局,同时升级了物流,为松鼠小店发布了融资平台“松鼠金贝”。

同时,三只松鼠称今年会打造线下店专供商品,以满足线下差异化需求,弱化线上线下的直接比价。

2018年,三只松鼠开业17家松鼠小店,到2019年底称47%的门店实现盈利。日前,潘道伟透露,三只松鼠线下板块在2019年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

所以,“返潮”的线下零食店生意,本质还是线上对线下存量的进一步“打劫”而已。end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