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召开新一轮科技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和信贷奖励政策解读和工作部署会议

5月9日,市财政局、市金融工作局、上海银保监局召开了本市新一轮信贷风险补偿和奖励政策宣导和工作部署会议,解读《上海市2019-2021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办法》《上海市2019-2021年小型微型企业信贷奖励考核办法》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这是上海相关部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推动商业银行做好对科技企业及小微企业服务,加大金融对上海实体经济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支持力度的切实举措。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李军、市财政局副局长顾宏祥出席会议并讲话,60余家在沪银行参加会议,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平安银行上海分行进行了交流发言。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问题。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财务管理往往不够规范,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弱,新冠肺炎疫情对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更是雪上加霜。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推出了再贷款等一系列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沪28条”,市金融工作局会同国家在沪金融管理部门推出9方面26条政策举措,在沪金融机构主动作为,通过加大信贷支持,优化风险分担举措,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市。

在对前期补偿、奖励政策执行情况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市财政局、市金融工作局、上海银保监局对新一轮政策进行了调整完善:一是加大对本市科创等重点行业发展的支持。新一轮政策明确将按年确定重点行业目录,对重点行业涉及的试点贷款不良率补偿区间下限予以放宽,由1.5%下调至1.2%。同时,对在沪银行投向重点行业的相关贷款,在计算信贷奖励综合系数时赋予15%的权重,推动银行对重点行业加大投入;二是调整小微企业贷款口径。根据人行和银保监会确定的最新普惠金融口径,将“小微企业贷款”划分口径从“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及以下”提升至“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三是引导银行优化服务。在信贷奖励政策中增加“企业融资便利”因子,鼓励银行提升信用贷款在全口径小微贷款中的比例,降低抵质押要求,并鼓励银行在银担合作中逐步提升风险分担比例。同时,鼓励银行将奖励资金分配向一线倾斜,进一步调动银行从业人员做好小微企业信贷工作的积极性。

会议指出,上海金融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六稳”工作和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要求,跨前一步、主动作为,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在沪银行要用好用足新一轮政策,抓好政策宣传、做好基层动员、加大融资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全力纾解小微企业资金困难,更好地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市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也将持续优化和完善政策措施,不断增强支持力度,营造更加良好的融资环境,与各在沪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起,扎实做好金融服务工作。

本文来源:市金融工作党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