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摄影团队的标准化生产运营建议

大家好,我是来自大连的真实影像事务所的负责人郝雪天。

今天主要是和大家分享一些我们团队在标准化生产运营的经验,也是给目前在做团队的同行们提供一些建议参考。

如果大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在留言中谈论,下面开始我的正式分享内容。

我们把标准化生产分别定义,按流程称之为:订单标准、服务标准、沟通标准、拍摄标准、调色标准、精修标准、交付标准、数据管理系统。

今天,我们只浅谈拍摄部分,如果大家对此话题感兴趣,今后再做深入讨论。

标准化生产,是以结果为导向,以平衡在职摄影师业务水平,和优先执行公司生产标准为原则的一种生产方式。

接触过婚纱摄影的同仁都知道,整套婚纱照拍的再好,如果客人选不出放大片,十有八九客人会要求重拍。

遵循客人对重点照片的需求痛点,沿用至婚礼摄影,精修片的质量,就是客人关心的重中之重。

但是,很多的同仁会把精修片进行重点思考和创作,电子相册会作为次重点进行交付。

这没有错,但是我们都忽略了电子相册带给我们的,对于产品结果具备指导性的价值。

因为,电子相册才是调整结果,制定标准化生产的最佳出发点。

想想我们刚入行的时候,是不是都有看到一张照片,第二天想去实现的冲动。结果,各种客观阻碍了复刻。

同时,我们也不可能把自身的特色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因为即使拍摄中每一秒钟都认真对待,十有八九也是随婚礼变化伺机而动。

加上其他种种问题,都说明了:没有目标的拍摄,都是潜在危机。

这种危机,不仅仅存在于某场婚礼,更存在于团队发展之中。

所以我们要了解,创作,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因为我们是在拍摄婚礼。

我们要在看似无序的婚礼上寻找规律,把无序拍摄变成有序生产。

我们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属于前期生产过程。

当你总结出电子相册需要的内容,就是每场婚礼需要拍摄的内容。

内容、构图、后期、引导方式、甚至参数、方法,都可以量化、考核后执行,所以一定要先做标准,再做事!

举例说明,思路如下:

A、电子相册要展现完整的婚礼流程;

B、电子相册要具备故事性;

C、背景音乐的选择,要结合照片剧情实现呼应,和必要的音画同步;

D、背景音乐怎样选择才更高级;

E、清单式整理,所拍摄城市的婚俗具体有哪些;

F、各流程所占照片比重;

G、电子相册模板制作;

H、总张数。

其实,无论行业,任何一个具备规模型生产的机构,都有生产标准。

举个浅显的例子:

往近说,影楼千篇一律被人诟病,但就是比婚礼赚钱; 往远说,可乐、麦当劳、星巴克,也比街边独立奶茶店具备更多的发展空间。 有人会问,那照片亮点从何而来? 只要你能制定出团队的基础拍摄内容,在基础内容之外进行更多的创作,就可以了。

同时还可以具备以下优势:

1、保证基本产品质量:

贯彻标准化生产的团队,再结合其它标准化流程(比如后期标准等)的标准化运行,可以使团队生产变得更高效。

让婚礼现场的拍摄不再盲目抓拍,完成属于精修片的基础拍摄,保障团队产品质量,避免基础类产品引起不必要的客诉。

2、基础、创作两不误:

精修片相对全片数量毕竟很少,精修片之外的数量,可以留出更多创作的空间。

3、团队技术的衡量标准:

标准就像一条线。当你拉高这条线,团队实力就会提高,放低则反之。根据自己团队的实际情况,设定起点,有序发展,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4、便于新人学习:

拉平在职摄影师业务水平,可以保障并提升新晋摄影师业务水平。只要通过考核,新晋摄影师同样贡献生产力,而不必过于担心。

而优秀的摄影师则利用创作空间,更加突出业务优势。

5、便于品控管理:

是否拍到公司要求的照片内容,表格化对照,一目了然。缺失的流程可以清晰填补,拍到的流程进行质量品控。

6、便于提高产品识别度:

当团队进行标准化生产,每个人拍摄的照片都将具备团队特色。甚至消除指定摄影师的档期顾虑,便于团队安排工作。

7、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弊端,打造自身宏观格局:

即使人员流动出现,入职培训时有标准,离职不影响产品的品质。甚至离职员工也会参考此模式运行自己的团队,假以时日

(1)标准化运行理念逐渐被更多从业者使用,行业就有了新的标准

(2)行业有了标准,各团队就有了无形的行业保护,行业就会发展

(3)行业的发展,就可以制定标准,保护团队利益,规避很多不必要的需求,用来提供客人更多的本质需求

8、评定员工业务水平的依据:

底薪、级别、提成比例、入职培训、考核等,有据可依;罚款、奖励制度有据可查。

同时,对于公司成本控制,未来人员架构组建、业绩制定、和未来的相关规划中,都可以起到参考作用,以后有机会做详细讨论。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