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于上市变现背后,云知声牵扯中铁中基私募基金的背后真相?

急于上市变现背后,云知声牵扯中铁中基私募基金的背后真相?

自去年年底有媒体报道了云知声正接受中期辅导,计划科创板上市以来,市场也给予这家企业极大的关注。

然而目前正处于冲刺期的云知声,却牵扯到一场私募基金的骗局之中,云知声发生了什么?

估值,是否存在泡沫?

根据天眼查上的数据,自创立至今,云知声已累计获得8轮融资,融资金额总计超过20亿元。

据中国恒大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独角兽报告2019》中的数据显示,云知声的估值为12亿美元。

在如今人工智能的热潮下,许多AI创新企业因受到资本青睐,瞬间挤入独角兽行列,估值也因此水涨船高。李开复就曾说过,“我见了一个做内衣的,也说自己是人工智能的企业,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现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泡沫化特别严重。

知情人士表示,虽然2019年关于鼓励科技企业上市的政策有很多,但是独角兽依然没有上市的原因与当下的市场环境有关,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倒挂是多家企业担心的问题,可能上市成功后的市值还不如前期融资后的估值。除非是有迫切的变现需求,否则不会在当前环境下积极推进上市。因此云知声的大额估值也不免被人质疑,更多像是泡沫。以云知声目前的发展来看,还缺乏成熟产品以及稳定的商业化模式,虽有落地,但是规模化盈利还是主要问题。

急于上市变现背后,中铁中基系私募基金骗局?

而云知声的投资人确实存在上市变现的需求。

其股权关系图中的北京奥通达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一直官司缠身,作为被执行人股权冻结了1.62亿元。作为中铁中基及关联企业投资的公司股权,一直牵扯到私募基金暴雷问题,甚至被质疑根本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

(云知声股权关系图)

之前中铁中基系私募基金暴雷后推出延付方案的《基金份额转让协议》,该股权收益权置换方案的资产包中,包括了云知声在内的20个项目,价值15亿(中铁中基和岑方自估价)。

然而该方案并不是股权置换,而是股权“收益权”置换,即当某一股权项目退出后,项目有盈利的前提下,签了方案一的投资人才有资格参与该项目变现后的分配,若项目亏损,则投资人无权参与分配,该项目价值实为0。这种操作怎么能不让人投资人质疑。

这背后的关系牵扯错综复杂,让云知声还未上市,就在口碑和市场信任度上又再次大打折扣。

总体而言,目前,AI规模化商业落地还存在困难,估值泡沫争议也未曾停息。不过更为重要的是,在资本之下看清未来的方向,合理地评估一下企业的价值和风险,对其牵扯到的一些骗局谨慎看待。

科创板锁定期不短,对于即将入局的云知声而言,登陆科创板也是对企业自身的一种检验,未来发展如何,我们静待市场的答案。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