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企业普遍遭遇困难,金融“活水”浇灌要及时到位

半月谈评论员 覃星星 胡正航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复工复产进度不断加快。受疫情等多因素影响,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遇到资金周转难题。对此,多地推出“复工贷”金融产品,为流动资金不足的企业送去“金融活水”,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复工贷”优惠力度大、覆盖范围广,各地金融支持火力十足,整体上取得了良好成效。1月25日至3月10日,广西金融机构累计投放复工复产贷款897亿元,日均投放量将近20亿元。同时,为企业复工复产发放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于往年同期,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复工贷”的推出,为企业复工复产送去了“及时雨”,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各地在推进“复工贷”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卡壳”因素,影响了政策落实效果。

西部某地一家重点龙头企业在疫情后曾向多家银行申请“复工贷”支持,虽然符合准入条件,却因为缺少抵押物等原因遭到拒绝,无法扩大生产。直到最近,有关部门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这个问题,企业资金方面的“燃眉之急”才得以解决。

我们看到,许多渴求资金的中小企业没有及时获得“复工贷”,一方面可能是它们资产规模小、业绩一般、负责人征信记录不佳等。但另一方面,部分银行对“复工贷”不够重视,特殊时期对企业的抵押担保条件仍没有放松标准;一些金融机构对优质企业扎堆授信、多头授信,对轻资产的小微企业则关注度不高。

特殊时期,中央明确提出要用好金融支持政策,并适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在实际操作中,要防止好政策、好措施在实施层面“卡壳”,避免只是“看上去很美”。

各金融机构要扛起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稳增长重大责任,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创新、优化服务。应及时出台差异化政策,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给予展期或续贷,积极支持企业恢复生产经营。

处于市场第一线、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急需“金融活水”的浇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复工贷”政策宣传力度,帮助更多中小微企业知晓政策的各项细则,及时解决资金难题。金融机构不能总等着企业递交材料“自报家门”,也应走出办公室,多去企业走访调研,主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和诉求,从而将“复工贷”的利好政策发挥出最大效益,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精准有序扎实推动复工复产关系国计民生,各地政府及金融机构还需进一步勇于担当、善于担当,避免好政策“卡壳”“打滑”“空转”,对企业的合理信贷需求应贷尽贷,在“量、价”上下足功夫,以实际行动帮助更多企业复工复产不等“贷”。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