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基建专题:重点领域与相关公司全梳理

昨天我们用一场直播和一篇报告对市场关注的“新基建”进行了总体梳理,今天再重点讲下“科技基建”。很多投资者拿目前的科技基建浪潮和2015年科技牛对比,其实两者有明显不同:第一,从投板块到投龙头。基本面分化、龙头估值并未泡沫化、经济增速放缓下龙头抗风险能力更强。第二,从研发端到应用端,接下来应用总体弹性优于硬件。第三,从互联网+到产业+,科技将成为改造传统行业的赋能工具。

关于科技基建的投资主线,我们总结了“数”、“通”、“能”、“安”四个关键词。具体来说,就是信息网、交通网、能源网,今天重点讲一下信息相关的基建。

1、5G基础

从政策上看,政治局会议定调,信息基建全面提速。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信息基建作为逆周期稳定器,5G属于国家倡导的新基建范畴,有望全面提速,聚焦 5G 基建、5G安全投资机遇。

从比较优势来看,因为全球疫情影响,海外供需可能趋弱,但国内疫情逐步好转,供需都会上行,内需提振,信息基建提速,利好国内 5G 设备产业链。

具体细分来说,以下细分领域相对较好:

1)5G基建:5G新基建提速进行时,政策、运营商合力推进5G加速建设,共建共享成为“主基调”

首先,5G基站建设提速。自2019年6月份正式启动5G商用起,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共建成5G基站超13万个,2020 年 5G 基站建设步伐有望加速,预计2020年中国将新建5G基站约68万,未来三年增长趋势确定中国5G建网约投入1.2万亿(5年),是4G的1.55倍,涉及网络规划、AAU-基站天线、AAU-基站滤波器、光模块、PCB-基站、基站设备、核心网设备、传输设备、光纤光缆、无线工程建设、小基站等项目。

其次,运营商共建共享成为“主基调”。目前,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的5G共建共享细节方案基本成形,有望2020年初正式开启。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均有5G牌照,目前暂未对外公布5G共建共享方案;中中国广电2月25日正式宣布启动全国整合,聚焦发展5G,包括筹资、建设、运营等。

两条投资思路可以参考:

一是5G受益确定性较高、业绩持续性相对较长的主设备商。

二是在前期5G投资中,5G标签较重、投资收益较好的个股,5G发牌后调整较多的标的可以首先关注。

2)5G安全:安全方面,“终端-网络-应用”的安全需求或将全面打开。

首先,终端方面,物联网增量设备安全是 5G 所带来的最直接的安全需求。

数量上看,据GSMA Intelligence 数据,2025 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将达到 250 亿个,2018 年至2025 年复合增长率达 15.7%。

类别上看,GSMA Intelligence 数据显示,产业物联网连接数于 2017 至 2025 年期间将实现 4.7 倍的增长,消费物联网连接数将实现 2.5 倍的增长。

其次,网络方面,5G 网络架构变化及容量数据倍增对安全防护提出了非线性的升级需求。

一方面,5G 网络的容量和速度方面较 4G 将有 50-100 倍的提升,另一方面,5G 网络引入了网络功能虚拟化、边缘计算、网络功能开放等全新架构和技术。

然后,应用方面,5G 安全的落地是赋能 5G 应用的关键。

相比于传统行业应用,安全为成本单位起到保障作用,对于 5G 垂直行业大的应用场景而言,5G 安全为赋能作用,安全性达标为应用场景兴起的必然过程。大场景通常与大安全所对应,安全要求有时较场景需求更为重要。如 5G+自动驾驶领域,低时延、大容量、大连接的特性满足自动驾驶的性能要求。

2、5G应用

随着5G牌照、协议、通信设施及终端加速建设,2020年迎来5G应用落地关键之年,我们认为,5G相关应用将成为未来B端的主要行业机遇,看好低时延、大容量、大连接三大领域全面发展机会。

核心优势有两点:1)更快速度、更大连接、更低时延、更高可靠;2)5G跳出了1G/2G/3G/4G主要面向人服务的范畴,可以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更好地支持“万物互联”。

从发展阶段来看:

1)5G 发展初期,以增强带宽业务 eMBB(大容量)为主,预计 eMBB 将在 2020 年广泛应用。具体来说,eMBB 包含远程教育、个人云桌面、车联网、无线视频监控等领域,5G 将释放带宽业务的传输速率限制,eMBB 业务将会在 5G 发展初期有较大的应用空间。

2)5G 发展中后期,mMTC(大连接)和 URLLC(低时延)将会赋能 5G 的全面布局。mMTC 业务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家具等,是万物互联的基础。而 URLLC 的典型场景是 L4级别以上的无人驾驶。随着 5G 技术的逐渐成熟,各个领域的 5G 应用将会全面落地。

3)此外,5G 算力和 5G 安全作为 5G 应用的重要支撑,将于 5G 应用发展各个阶段实现

全方位的保驾护航,其需求或先于 5G 应用释放,以应对和支撑 5G 应用的全面爆发。

从垂直领域来看:低时延、大容量、大连接为 5G 的三大应用场景。

1)eMBB(大容量):增强移动宽带,如超高清、AR/VR、云游戏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

2)mMTC(大连接):海量物联通信,如泛在电力物联网、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大规模物联网业务。

3)uRLLC(低时延):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无人驾驶、工业控制等业务;

资料来源:ITU-R M.2083-0(2015)建议书,如是金融研究院

3、大数据中心

国常会首提“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和配套设施有望持续快速成长。

数据中心(IDC),是为有互联网需求的用户,提供了集中存放计算、存储以及网络设备的场所。IDC除提供最基本的场地之外,还需要提供互联网基础服务,如稳定高速的互联网接入带宽、稳定充足的电力供应、恒温恒湿的机房环境、实时有效的集中监控等。

首先,国常会首提“数据中心” 行业前景广阔。3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在新基建相关内容中首次提及“数据中心”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IDC市场规模达到1560.8亿元,同比增长27.1%,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11%),增长潜力十足,成长空间较大。目前,我国IDC市场格局以运营商数据中心为主,凭借其网络带宽和机房资源优势,中国三大运营商市场份额占比约达65%;其以第三方IDC为主,主要满足核心城市IDC需求弥补供需缺口,具备一定资源壁垒。

其次,新应用持续发展,将对数据中心带来增量需求,叠加5G流量增长,未来数据中心和配套网络基础设施有望持续快速成长。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快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疫情期间产生的大量信息消费需求对网络基础设施带来巨大压力(在线用户规模几倍增长,阿里/腾讯等迅速加大底层数据中心和机房资源的投放)。同时,随着2020年国内5G开始大规模商用,随着5G在国内渗透率快速提升,数据中心等网络基础设施的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

投资思路:中期视角看,国内IDC板块有长线配置价值。全球IDC市场料将继续受益于在线数据流量增长,以及利率下行带来的企业融资成本的改善,同时类REITs属性带来的稳定现金流。短期视角看,需求持续向好,政策抑制市场有效供给,同时IDC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融资渠道、融资成本等的逐步改善,亦将推动企业自身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在一线城市拥有丰富IDC资源储备,或和国内云计算、互联网巨头深度绑定的第三方IDC企业仍将持续是首选。

4、云计算

云计算长期增长潜力巨大,“万物上云”时代来临。

首先,移动流量保持快速增长,云厂商扩容服务器。工信部2月27日发布2019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移动互联网月户均流量(DOU)达7.82GB/户/月,是上年的1.69倍;手机上网流量达到1210亿GB,比上年增长72.4%,在总流量中占99.2%。受疫情影响,在线直播、视频会议人数爆发式增长,推动流量爆增。在线会议和在线教育直播用户数爆发式增长,主流在线视频平台用户数同比去年统计都翻了数倍。

其次,传统IT向云迁移是大势所趋,“万物上云”时代来临。企业上云是大势所趋。云计算采用虚拟化技术大幅提高服务器、存储的利用率,具有弹性配置、按需服务、价格低廉、运维简单等优势。如果企业将ERP&CRM放在公有云,4年总成本节省85%/平均每100用户。2018年,全球公有云基础设施支出占比企业IT基础设施总支出达到32%,同比提升4pct,预计2020年该比例将达到35%。

然后,云端AI应用增长迅猛提升对算力需求,预计19-21年云端AI芯片市场复合增速有望超过50%。AI发展主要受算法、数据和算力三个因素推动,近几年算力提升大幅推动AI产业化进程,预计19-21年云端AI芯片市场复合增速有望超过50%。

最后,云计算长期增长潜力巨大,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极。2020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约为1.38万亿元,中国约为950亿元,同比2019年分别增长20%、42%。美国和中国为全球IT和互联网的两极,中国云计算起步虽晚于美国,但发展更快,且具备和美国相当体量的IT和互联网环境,中国势必将成为全球云计算发展的第二极,尤其IaaS领域,2022年中国有望占比全球20%。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