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高新区数量、从业人员数及经营现状分析「图」

一、北京市高新区发展概况

1988年,国务院批复建设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前身),由此拉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高新区)建设大幕。科技部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国家级高新区仅中关村。

资料来源:科技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一个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环境保护等产业为主导的创新集群。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中关村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展现了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增长潜力。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收入超过5.8万亿元,独角兽企业80家,居全国首位。2019年,北京市将编制中关村示范区一区十六园统筹发展规划,建立高精尖产业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跨区利益评估共享机制,引导各区、各园区聚焦主业、实现差异化发展。

二、北京市高新区企业数量统计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注册一年以上,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科研人员比例和科研投入比例较高),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且经营情况良好(近三年总资产和销售收入持续较高增长)的企业。近年来,中关村核心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成绩显著,

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北京国家高新区工商注册企业数量达482799个,相比2017年增加23488个。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4330个,占比约为3%。

资料来源:科技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科技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业人员方面,2018年末,北京国家高新区从业人员数量达272.1万人,同比2017年的262万人增长3.9%。人才是高新区发展的动力,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将是发展重点。

资料来源:科技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高新区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三、北京市高新区企业经营现状分析

科技部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市国家高新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达58830.9亿元,同比增长10.9%,工业总产值达11129.1亿元,同比增长3.1%。

资料来源:科技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科技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国家高新区在建立适应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为我国的科技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北京、深圳等城市通过地方立法,为当地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未来几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产业快速发展,北京中关村将会成为国内外高科技发展的重要聚集地,届时也会吸引一大批高科技企业的入驻。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