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浪图15万,梦回风神时,

几乎没有哪家汽车公司像东风汽车一样,对未来有详细的规划,甚至具体的销量都需要计算和公布。这种做法鼓舞了集团员工的心,也给了投资者信心。

但是,谁也想不到最后的结局。会不会和成立10年的东风沈峰一样,有标杆的胸怀,成为主流品牌,却无力成为自己品牌的底层成员?

大头,大帽子

如果你关注“年初定销量”和年初的工作会议,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信息。比如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销量?与去年相比,是高是低,一般与其一年内和几年内的规划有关;比如销量的设定标准是什么,是基于对自身品牌发展潜力的评价,还是从汽车市场环境的思考,多多少少可以从中获取信息。

东风乘用车是比较顽固的一款。早在2015年初的工作会议上,时任东风乘用车公司总经理的李春荣就说过一句话:“2015年,东风

风神(参数|图片)销量将达到12万辆,同比增长50%!"

50%的增长,这不是小数目,但因为这句话出自总经理之口,在场的人都异常激动。但2015年东风沈峰年销量为10.04万辆,比必达12万辆的目标少2万辆。

虽然情况不好,但精神是好的。2016年初,东风沈峰设定的年度销售目标是12.5万辆,后来增加到13万辆。努力有回报。那一年,东风沈峰完成年销量15万辆,同比增长49.5%,是东风沈峰历史上最美好的一年。

尝到甜头后,东风沈峰将2017年的年度销售目标定为20万辆。对于自主品牌来说,10万辆,15万辆,20万辆是一个很大的坎。当他们真正超过20万辆的门槛时,这个品牌就成了主流。不幸的是,2017年,东风沈峰实现了12.5万辆的销量,这意味着它实现了2016年的年度销售目标。

出人意料的是,在经历了2017年的挫折后,东风沈峰并没有灰心,仍然设定了2018年20万辆的销售目标。结果东风沈峰年销量9.53万辆,不到10万辆的成绩单显得很蠢。随后低调,年度销售目标定在10万辆。

综上所述,年初东风乘用车工作会议上制定的年度销售目标,几乎没有结合很多因素,而是“按照惯例”。

东风蓝兔有15万辆

估计每年最让他们兴奋的事情有两件,无论是OEM还是4S店的销售。一个是年初定销售目标的时候,看起来很难达到高目标,但是决策者很有信心。为什么别人没有信心?一个是东风沈峰长期标榜的“军事品质”。只靠这四个字,不谈别人,就能吃穿一辈子。

最让决策者兴奋的不是以上两者,而是他们的研发。2016年,东风乘用车推出了所谓的高端旗舰车。据官方说法,该车开发4年,造价10亿,极具原创性。这款车是东风A9(参数|图片)。

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答案。为什么要花那么长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打造这样一款完全抄袭东风雪铁龙,只需要换壳的车型?

仔细想想,东风沈峰的十年完全是一个调性:吃旧书,吹牛,志存高远。

在这样的情况下,东风汽车趁着新能源之风,做了一些调整,推出了全新的高端智能电动品牌“蓝兔”。

虽然是全新品牌,但还是属于同调性的东风汽车。近日,国家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20%。为此,东风蓝兔也做了规划,称“十四五”期间,即2021年至2025年,将有20余款新车型投入运营,其中50%以上为新能源车型,到“十四五”末,将形成15万辆的产销计划,成为高端新能源领域的龙头企业。

这就让人纳闷了:东风汽车建了一个失败的东风沈峰,销量不尽如人意,这让东风汽车还是靠合资树乘凉,自有品牌弱,没有成功经验。重塑高端新能源品牌的成功率如何?

看现在,像东风汽车这样推出新能源品牌的车企越来越多,吉利几何,长城

欧拉(参数|图片),BAIC ARCFOX,SAIC R车等。资质虽然高低,但比东风汽车高几个级别。加上来自造车新势力的压力,东风蓝兔未来更难实现销售目标。

汽车网络评论:没有自我突破如何打造新品牌

在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时候,东风沈峰没有抓住机遇,投资回报率太低,鸡毛遍地;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在高速发展。难的是相对于多年前的多元化攻击,更难的是东风汽车的经验和内幕消息的偏差。

再者,调性不变的话,一切都可能是本来的样子。是否会带来惊喜,全新的品牌是否真的足够新,需要自我突破。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