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汽车市场在淡季并不疲软,自有品牌面临压力,淘汰赛再次加速

按照以往的惯例,汽车市场从7月份开始进入淡季,直到9月份才开始出现所谓的“金九银十”。然而,今年7月,汽车市场一反常态,迎来了零售和批发销售的双重增长,延续了自第二季度以来的升温趋势。

淡季的背后是防疫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政策共同努力的积极成果。在各种促进消费政策的推动下,市场参与者加快了恢复业务和市场的步伐。购车需求低迷的集中释放、成都车展等线下营销活动的逐步恢复以及新车上市,极大地推动了国内汽车市场的复苏。

据协会数据显示,7月份国内窄版乘用车零售额同比增长7.7%,达到159.7万辆,实现2018年5月以来最强劲的正增长,批发额同比增长7.4%,达到163.6万辆。今年1-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额930.9万辆,同比累计下降18.5%,但比1-6月累计增速提高4个百分点。

在国内汽车市场强劲复苏的同时,淘汰的力度也在加大,自主品牌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自主品牌已经停止下滑,两极分化严重

随着汽车市场逐渐回归常态,自主品牌整体提升明显。据中国汽车协会数据,7月份自有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58.5万辆,同比增长4.5%,市场份额增长1.7%,至35.1%;然而,同比下降了1.3%,这仍然不容乐观。

从2017年到2019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2.7%、40.1%和37.9%,呈下降趋势,低于40%的红线。如今,在股票竞争市场叠加的疫情影响下,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被压缩。归根结底,这与SUV市场股息的消失和合资品牌车型价格的不断下调是分不开的。

具体到汽车公司,自主品牌的头是一个“上升的声音”。吉利汽车7月份售出100,695辆,长安汽车7月份售出80,903辆,长城汽车7月份售出53,234辆,分别增长15.2%、62.8%和15.3%。但总体而言,许多自主品牌仍在衰落。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