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相继倒下 2020年之后新能源市场将尸横遍野

汽车,是民用消费品中结构最为复杂的产品。一条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可以带动石油金属开采、交通运输、电子产品、零售、保险等多重产业的发展。汽车产业,无疑是一个聚宝盆,成为了拉动GPD向上飙升的支柱产业。

而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想要赶超那些“抢跑”了几十乃至上百年的国家有些困难。这时,弯道超车成为了必要手段。电动汽车,无需太多工业底蕴,原理简单无需太多精密零件。早在2000年初中国就已定制电动汽车产业计划,直到7年前,电动汽车工业浪潮爆发。电动汽车这个名字显然有些低端,于是人们美其名曰新能源汽车。

最早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售价高达15万乃至20万以上,而实际的续航里程连100km都是个问题。“工业垃圾”的名字从新能源汽车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扣在它的脑袋上。

为了刺激产业发展,国家掏钱补贴车款。追随国家步伐就一定能挣钱。这时,一些嗅觉敏锐的“创业者”站了出来,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购买生产资质,融资建厂开始造车。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骗补贴也从这时起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另外一个标签。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