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call紧急救援系统破冰在即,标准是关键

车载“紧急呼叫救援”的话题,在国内一直缺乏存在感,对车主来说更是个陌生词。每年触目惊心的国内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统计一经公布,偶有业内人士出来痛心疾呼一番,过后又是潜入比冷更冷的沉默。

在发生车祸的时候,车载系统自动拨打紧急呼救电话,同时通过语音通道将车祸相关信息发送到呼叫中心,这是E-call的基本原理。通过E-Call系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自动传送车辆的型号,车辆的类型,车辆的诊断信息,以及车辆的位置信息等。

目前E-call的标准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标准,一个是欧洲的E-Call标准,一个是俄罗斯的ERA-Glonass标准,这个标准是根据欧洲的E-Call标准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还有一个是日本的标准。

据统计,2019年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九万人,首次下降至十万以内。真正能说明问题的数据,是与救援及时性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交通事故致死率。据统计,中国交通事故致死率一直高居全球前三位,达到惊人的27.3%,而在救援及时率(30分钟内得到救援的比例)达到98%的日本,这一数据甚至低至0.9%。E-call强标,其必要性毋庸置疑。

事实上,国内业界对于车载“紧急呼叫救援”的研究,甚至早于欧盟国家。

2009年,随着安吉星和G-Book在中国市场应用,开启了中国车联网服务的先河。与此同时,关于车辆事故的救援服务,也随着车联网服务的应用产生了萌芽。

2013年,在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内,华为、远盟、长安汽车、比亚迪汽车等成立“E-call标准工作组”,开展中国E-Call标准的研究和起草,并在2014年6月,由远盟、长安汽车、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江淮汽车等小组骨干企业,对E-call系统进行了四地联合演习,验证了国内自主E-call系统的稳定性和实践可用性。

2016年,华为和远盟牵头,将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内研究的E-call内容,开始申报标准立项。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