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盲目相信中保研的碰撞测试,理性购车才最重要

目前,国外以及国内有许许多多的机构,本着行业发展或者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初衷,不断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当中。比如,在汽车行业的安全性测试方面,国外有E-NCAP(欧盟)、IIHS(美国),而在国内则出现了仿照欧盟碰撞标准的C-NCAP。

对汽车稍微有点了解的人就不难知道,一辆新车从最开始的草图设计到最后的量产上市,中间需要经过诸多的环节,其中安全性测试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存在。在2018年以前,C-NCAP在国内汽车安全性方面的测试是不可替代的一个存在,简单来讲,如果准上市新车在这个环节之下没有得到足够优异碰撞表现,它便会在公信力方面大打折扣。

然而,就像监察机构的职能是对其他机构行使监察作用一样,那么谁来对监察机构行使监察职能呢?这很难说清楚,毕竟这个世界上最难办的事情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种利益的盘根错节无形中成为了原本职能的阻碍。

这就是为何如今的C-NCAP被外界冠以“五星批发部”美誉的原因。新车在安全方面的公信力需要C-NCAP来支持,那么C-NCAP的公信力又有谁来支持呢?伴随着外界的质疑,另一个汽车安全机构应运而生,它就是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保研”。

那么中保研具体是一个怎样的机构呢?它的官网中这样写道:“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于2015年3月牵头发起,由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国寿财险、中华联合、大地财险、阳光财险、太平财险等行业内前八家财产保险公司与精友世纪公司共同出资,入股改制原“北京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而来。

中保研作为保险行业发起的汽车技术研究平台,致力于通过对汽车安全性能、可维修性能、维修配件及工时标准等的前瞻性研究以及行业车型标准数据库、维修方法及工时标准、同质配件认证研究等的行业研究,积极推动汽车产业链的变革和发展,积极参与汽车后市场体系的建设,为汽车后市场服务能力的提升,车险行业的自我完善,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助力,最终使全链条提质增效,使消费者受益,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简单来讲,它就是由数家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共同出资改组原有公司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汽车安全测试机构。我们先不说其官网介绍的愿景有多么的美好,起码到现在为止,它在众多消费者的心目中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之所以说中保研的测试比较有说服力,最主要的原因是中保研背后的财团是各大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的特点之一就是尽最大可能避险,来保障公司的利益,就像消费者维护自己的权益是一个道理。说白了车辆少出险,他们就少出钱。而每一个正常的消费者都不会想让自己与车辆遭受意外,也尽可能不出险,在这一点上保险公司与消费者是不谋而合的。

而中保研的碰撞测试通过相关指标,比如耐撞性及维修经济性指数、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等方面,来综合评价一款车的安全性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众多消费者在选车购车时候的参考标准。

毕竟“安全第一”,消费者在选车购车的时候,对于安全性方面的考虑是占有绝对比重的。但是也并不尽然,一件事情要分两方面来看,对于中保研的碰撞测试也是如此。

首先,我们要考虑一个问题。当某款车型的碰撞测试成绩被评为“差”的时候,那么这款车是否会立即停止销售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中保研是一个商业机构,它没有停止某款车型上市的权力。所以,当这款碰撞成绩为“差”的车型继续在市场上销售的时候,由于不是那么安全,是否会由此带来保险费用的上浮呢?

其次,消费者确实经济实力有限的时候,他们在选车购车的时候更看重的一个因素是“性价比”,而不是更大的安全性。简单来讲,他们更看重一款车在未来带给自己的潜在回报,所以他们有时候并不会为那些看不见的安全性买单。

然后,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如果有的话,那恐怕只有时间了。就车辆碰撞测试而言,没有永远的好,也没有永远的差,它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现在表现好的,受到市场空前的欢迎,而由此带来的错误信号,使得厂家轻兵冒进,也有可能在安全性方面减配,进而在未来表现为差。而现在表现差的,也有可能受到市场的鞭策,否极泰来,由差变好也是常有的事情。

最后,谁也不能保证中保研永远的公正性,即便从现在看来它是相对公正的。但是它的碰撞测试项目设计是否合理,是否会一直符合消费者的诉求等,这都是不可知的,一切都有“变质”的可能。

写在最后

中保研的出现,在笔者看来,是一件好事。它从另外一个层面,为汽车的安全重新设立了一个标杆。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存在的局限性。因此,消费者选车购车的话,务必要出于自身的实际出发,自身的需求出发,这才是理性的选择。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