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全面出击,自动驾驶从“2C”走向“2B”

长城汽车始建于1984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SUV和皮卡生产制造的企业。目前长城汽车总资产是923亿,员工接近7万人,在国内有七大生产基地,研发布局也是全球化的研发布局。目前长城汽车旗下有四大品牌,包括WEY、哈弗、欧拉、长城皮卡。

2019年前11个月,长城汽车完成汽车销量95.4万辆,同比增长3.81%。这个数据在今年完成年初制定的销量目标是没有问题的,介时会成为中国第一个连续四年销量跨过百万级别的自主品牌。

在《2019高工智能汽车年会》上,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兼智能驾驶部部长张凯表示,长城汽车在技术研发领域还有产品阵营,全球化生产方面的布局,以及相互之间的高效协作的关系,成为公司背后有利的支撑力量。

在技术研发领域,长城汽车始终坚持“过度投入”的原则,并先后在日本、美国、德国和韩国等地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构建以保定为中心覆盖欧洲、亚洲、美洲的全球化研发布局。

布局关键技术

目前,长城汽车在智能驾驶系统构架上跟一些大的公司比较类似,像感知、预测、规划、决策、控制、定位等相关的模块。

在张凯看来,这一块非常强调鲁棒性以及稳定性,高精度、低成本、高计算,希望有一套简单的算法能够解决复杂的问题。

在感知领域,长城汽车不但有基于传感器软核的技术,在深度的基于底层融合方面开发了无人驾驶融合的构架。

软件方面融合AI以及传统的识别算法,作为传统主机厂这一块非常慎重,目前只是在分类的时候用到AI算法,识别方面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为基础。

硬件方面融合提供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还有单目视觉多传感器融合的构架,分为两个通道,一个传感器失效以后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感知。

在行为预测方面,也有相关的技术布局。主要针对移动行人以及交通参照物做预测,目的是为了后续路径规划,从而达到更优的路径规划的解耦。

在高级别自动驾驶方面,开发了结构化道路的路径规划MPC的算法,就是车辆和可行驶区域,在规划过程当中考虑路径最优以及车道的权重等,从而达到最优规划的效果。

在张凯看来,对自动驾驶来讲安全是一切的前提,利用系统工程的算法,遵循鲁棒性设计以及验证的流程,从而达到更安全的自动驾驶的系统。

系统验证方面,长城汽车自主开发了一套仿真软件,不仅仅支持单机,还支持云并发仿真效果,从而使系统达到一天几十万公里验证的能力。

在乘坐体验方面,长城汽车有自己的驾驶模拟器,通过驾驶模拟器在车辆自动驾驶方面达到更好的体验。同时投资六千万元在徐水建立自动驾驶测试场,涵盖120多个场景,保证高级别自动驾驶系统得到充分的验证。

传感器评估方面,则是基于真实的评估系统,用于评估传感器以及融合传感器的融合效果。通过这种评估,能够快速找到合作伙伴的传感器,或者自身融合系统的优势,从而让决策控制的算法做到更优。

智能驾驶业务版块

智能汽车是人工智能未来最大的应用领域,代表着未来汽车技术的战略制高点,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在国家层面为了推动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已经出台了相关的一系列政策,汽车智能化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张凯认为,未来三年到五年高级别智能驾驶系统将量产落地,会涉及到多个应用场景,比如说在乘用车领域,包括L2、L3的智能驾驶系统搭载。

另外在出行领域,会出现Robtaxi、无人巴士等新的出行工具。在物流行业,会出现无人智能物流小车,还有特种车辆、无人台控车和无人扫地车等等。

长城汽车在智能驾驶的愿景是以零事故、零拥堵、自由出行和高效物流为目标,重塑和全面升级整个社会的出行及物流方式。

张凯表示,未来业务定位专注于智能驾驶系统,并推出具备竞争力和技术优势的智能驾驶算法、控制器平台、线控车辆平台,利用长城汽车的规模效应,打造智能驾驶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协同,从而成为智能驾驶整体行业解决方案的领导者。

为此,长城汽车在智能驾驶业务上将分为To C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以及To B车辆平台两大业务版块,同时面向乘用车及低速接驳、物流市场。

比如,在To C这个领域会推出一系列的智能驾驶功能,包括L2或者L2+自动辅助驾驶系统,L3或者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商业模式是以高安全性、多样性的产品加速中高级别自动驾驶普及。

在To B领域,长城汽车后续会推出一款无人巴士以及智能无人物流小车,商业模式是提供高安全性、低成本的产品,从而降低高级别自动驾驶行业的进入门槛。

To B业务

To B业务领域,将利用长城汽车的优势资源打造通用底盘,这个底盘是一个可扩展、可兼容的系统。它的轴距和轮距可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

比如,长城汽车已经在通用底盘的基础上开发了无人驾驶巴士,可用于短途出行,商品售卖以及健身娱乐等等应用场景。在张凯看来,无人巴士是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更丰富我们未来出行的方式。

该产品的特点是应用了一些车规级的底盘线控系统以及三电系统,执行系统是采用冗余设计,同时能做到低成本。

低成本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底盘基本上是采用现有量产车型上的系统。比如说悬架,直接把哈弗H9的悬架系统拿过来,线控转向系统采用自主研发的线控EPS;成本方面,基于百万辆级别的乘用车规模,同时在传感器还有控制器上都有一些低成本的方案。

张凯表示,这块产品的目标客户是定位为政府、园区管理部门、地产公司以及无人巴士运营商等。无人巴士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园区有重要的体现,未来需求增长会非常快。

此外,在这个领域长城汽车除了提供无人巴士,还有相应的底盘、传感器、控制器,同时还可以加上可定制的无人驾驶算法,从而提供灵活性的产品组合。

此外,长城汽车还开发了一款无人物流的小车,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快递配送、外卖配送、厂区物流等等。产品的特点采用车规级线控底盘和三电系统,车规级系统冗余设计,模块化设计。

同时,基于欧拉品牌(欧拉R1)车型的整个系统,包括底盘悬架,转向控制以及构架,打造低成本解决方案。目标客户是四通一达、顺丰等物流公司。

低速物流领域,行业最集中的痛点就是物流配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市场上给他们提供的劳动力正在减少,这一矛盾是最集中的。同时配送的成本高居不下,一些数据显示目前末端配送成本达到了总成本的30%以上。

张凯表示,我们做了一个假设,这个假设是20%的配送员被智能物流配送车取代,配送车工作效率是配送员的两倍。配送车的需求每年达到60万台的级别,每台运营三年,每年的需求是20万台。可以预见,这个市场是非常有前景的。

To C业务

在To C业务领域,长城汽车已经推出了多样化自动驾驶系统。承接长城汽车智能化发展战略,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自主研发为长城汽车提供完整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张凯表示,目前在公司内部有多个平台,会面向未来30年的平台,从A到D,L2+和L3智能自动驾驶系统都在研发过程当中,计划2021、2022年达到量产状态。

在L2+方面,长城汽车重点打造HWA高速公路辅助驾驶系统,这个系统的目标是到2025年装配率达到70%以上。L3自动驾驶系统重点打造HWP,目标是到2025年装配率达到20%,将近30-40万辆车搭载L3级HWP的系统。

另外,长城汽车接下来还会尝试一些Robotaxi示范运营的项目。

据《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计,到2021年我国市场中L1/L2/L3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渗透率合计达到50%,L3级别开始进入市场,2025年各级别的自动驾驶渗透率达到80%,同时L4级别自动驾驶开始进入市场。

张凯表示,目前长城汽车ADAS系统装配率达到30%,基本上按照去年的销量,达到40万台的级别。同时,长城高端品牌、哈弗品牌高配车型100%搭载ADAS系统,部分车型搭载了L2+。

按照长城汽车的计划,2021年ADAS装配率达到50%,装配L2以上的自动驾驶系统的车型销量占比计划达到70%以上。

产业趋势

自动驾驶的产业链相对比较长,大部分的环节技术难度比较大,投资也是非常大的。涉及到上游供应链多个环节,感知定位,环境感知以及车路协同,芯片供应等。

现在,长城汽车对自己的定位集中在中游集成、制造环节,推出一系列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包括后续的L2级自动驾驶系统的域控制器,以及L4自动驾驶的域控制器。

L2自动驾驶的域控制器基本上是采用MCU+Mobileye的基础的构架,在L3域控制器上增加了英特尔的芯片,更高级别的增加GPU等支持深度学习的芯片,从而搭建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基本架构。

同时,这个架构采用叠板预设计,可以做到非常低的成本,这在业内来看,也是首创的。

张凯表示,一方面基于长城汽车的产销规模及优势资源,在供应链环节能够实现低成本,比如和Mobileye是战略合作关系。此外,长城控股在相关核心零部件上也有很深的布局,包括自主研发的电机、EPS、EPP等系统。

伴随着全球共享经济的深入,出行领域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张凯认为,围绕传统OEM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将重新洗牌,并形成更为错综复杂的新关系。

未来长城汽车的智能驾驶业务版块,To C方面以自有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积极拓展OEM项目,在To B领域以无人小巴、无人物流车为依托积极拓展智慧出行以及智慧物流相关的业务。

(来自 高工智能汽车)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