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儿童早期发展系列》丛书,作者银娟:文化部特聘心理专家、中国世健联合医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传媒大学特聘心理学教师,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心理总督导及心理教学研究工作,并首创太极心理疗法。


我们将会固定在每周一至周六的第三篇图文连载该丛书,按固定年龄段方式发送,即:周一为0-1岁、周二为1-2岁、周三为2-3岁、周四为3-4岁、周五为4-5岁、周六为5-6岁。


特别声明:未经丛书作者银娟和微信订阅号育儿心理yuerxinli进行授权,其他平台和个人不得转载使用。
孩子到了1岁,当他们学会走路以后,活动的范围扩大了,到处摸摸看看,他们不但喜欢模仿成人做事情,而且愿意试着自己做事情。所以,父母更要留心注意些什么呢?
  2岁的孩子喜欢说“我自己……”,吃饭前,愿意自己去水池洗手;吃饭时,自己抢碗勺吃饭;喝水,愿意自己倒等等。

  这些都说明孩子已萌发要求独立活动的愿望,家长应珍惜孩子这一可贵的愿望,敢于放手,支持并鼓励孩子在实践中逐渐学会用自己的小手估自己的事情。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让孩子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让孩子帮忙做点小家务活,自己料理自己简单的事情。如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脱衣,上厕所,洗脸,洗小手帕等。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太小,缺乏这些能力,大人随手就给干了,这是不对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护无可非议,但是长此以往,使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受到压抑,使之产生对家长的依赖心理。 
二、培养自理能力,要启发孩子的兴趣
  培养自理能力,要启发孩子的兴趣,不要生硬地要求孩子干不愿干的事情。家长要耐心教导,做示范,如怎样擦桌子,怎样扫地,洗手怎样打肥皂,尤其穿衣服,要分清正反,对准扣眼,系上扣子等。孩子年龄小,做事要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

  父母教孩子适当干些家务劳动,完全是一种教育的手段,时间不要过长,不要侵占孩子玩耍的时间,否则反而会有碍孩子身心的发展。
三、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不良的恶习则会贻害孩子一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之一,父母必须高度重视并从以下几方面付诸行动。

1、 积极鼓励和夸奖孩子良好的行为

2、 对孩子的不良表现进行一贯的冷淡或限制

3、 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

4、 请孩子监督检查家长的坏习惯

5、 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宝宝良好的行为模式

  父母应该从大处着眼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从小处着手在日常生活中检点孩子的行为和自己的表现,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发展良好的行为模式
四、孩子习惯养成后不易改吗?
  人的行为有一种定式倾向,就是喜欢用熟悉的动作、语言和思维去处理事务,因为熟悉的办法最省力,小孩子也不例外。

  有的孩子挑食,最初常常是偶然因素,看到某些东西没食欲或者吃了不舒服,以后见到它们第一反应就是拒绝,时间一长挑拣惯了,有些食物就再也吃不进了。

  养成习惯需要相对长期的过程,但习惯一旦形成改起来可就难了。同一种行为不断重复,在大脑中渐渐形成固定的神经回路,这种反应模式就会固定下来,难以甚至无法改变。

  就像小孩子学结巴,开始是因为好玩,等到自己变成口吃,若不尽早强化治疗将致终生无法纠正。俗话说:山河易改秉性难移。父母一定要从小注意,防止孩子养成坏习惯。


声明:本文已获得连载授权,未经作者银娟和微信订阅号育儿心理的授权,其他平台和个人不得转载


欢迎关注我们

育儿心理(yuerxinli)最值得关注的育儿自媒体,每天5分钟,让您更加了解如何从心智、EQ上培养宝宝。我们是中国最大的自媒体联盟WeMedia成员。
联系合作请添加QQ号:2405635816

加入育儿兴趣部落,猛击“阅读原文”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