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是谁发明的?雕版印刷的流程是怎样的?

雕版印刷被称为印刷史上的“活化石”。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保存一整套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城市。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下面有趣的历史系列会给你详细介绍。让我们看看!

雕版印刷的过程大致如下:写好原稿的样稿后,可以将有字的一面粘贴在木板上,雕版师可以用不同的刻刀将木板上的反体墨雕刻成凸起的阳字,同时去掉木板上剩余的空白部分,使之凹下去。板面刻的字从版面凸出约1~2 mm。用热水冲洗雕花板,洗掉木屑等。,成型过程完成。打印时,用圆柱形平底刷蘸墨,均匀刷在板面上,然后小心地将纸盖在板面上,用刷子轻轻刷纸,纸上就会打印出文字或图片的正面图像。纸张从印版上抬起,在阴凉处干燥,印刷过程就完成了。一台打印机一天可以打印1500 ~ 2000张,一个印刷版可以打印一万次。

image.png死板的流程有点像刻印章的流程,只是刻的字多。印刷的过程与印章相反。印章印在上面,纸印在下面。雕版印刷的过程有点像拓印,但雕版上的字是杨雯逆字,而总碑上的字是尹正字。此外,拓印油墨用于纸张,雕刻油墨用于版材。因此,雕版印刷不仅继承了印章、拓印、印染技术,而且具有创新技术。

雕版印刷发明于唐代,广泛应用于中晚唐。1900年,在敦煌千佛洞发现了一部印刷精美的《金刚经》,上面写着“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公元868年)”。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印刷品。雕版印刷最初可能只在民间流行,有一个与手稿共存的时期。

824年,元稹为白居易诗集作序,说:“二十年来,封禁行省、观庙、候帖的墙壁上没有书,王侯、嫔妃、牛童、马也没有路可走。至于写默勒,街上是在市场上卖的,或者说拿着它买酒的人到处都是。”鼹鼠是模子刻出来的,而捧茶换酒是用印版白诗换茶换酒。可以看出,在9世纪初,印刷术的应用已经从佛教咒语扩展到人们喜欢阅读的诗歌。

835年前后,四川和苏北的当地人习惯于“用木板印刷日历日”,并在市场上出售。当时有人说民间印的历书是“遍天下”,其实不只是四川江苏印的。883年,成都书四能看到一些书,如《阴阳杂注占九宫五梦纬度》、《子书小学》、《率皆刻纸》……印刷术发明后的前两百年,已成为民众普及文化的重要媒介。

1944年在成都唐墓发现,为晚唐刻本。

宋代雕版印刷发展到鼎盛时期,版画种类繁多。梨木和枣木是较好的雕刻材料。所以成语“祸水梨枣”就用来讽刺那些不值钱的书,意思是梨枣树白白浪费了。可见此刻书风靡一时。

image.png

雕版印刷之初,只用单色印刷。五代时期,有人用钢笔在插画水墨印刷的轮廓上添加不同的颜色,以增加视觉效果。天津杨柳青版画还是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将几种不同的颜料同时印在一张纸板的不同部位,然后一次印在纸上,从而印出一张彩色印页。这种方法被称为“单版多色印刷法”。这样,“蕙子”(当时发行的纸币)就在宋朝印刷出来了。

单版多色印刷颜料易于混合和渗透,色块清晰暗淡。在实践探索中,人们发现了用印版上色,分阶段印刷的方法,即使用几块大小相同的印版,装入不同的颜料,然后分阶段印刷在同一张纸上。这种方法称为“多版多色印刷”和“套印印刷”。“多版多色印刷”的发明时间不会晚于元朝。当时,中兴路(今湖北江陵县)刻的《金刚经注》在朱墨套印,是现存最早的套印。多版多色印刷在明代有了很大的发展。

明清时期,南京和北京是雕刻中心。到了明代,景昌建立,永乐的北藏和正统的道经都是由景昌僵化的。清朝的吴颖庙和雍正的龙藏都是北京的刚性建筑。明朝初年,南京南藏和许多官刻书籍都是僵化的。嘉靖以后,到16世纪中叶,南京成为彩色套印中心。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