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恒是谁?他为什么拒绝升职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有趣的历史边肖为大家整理了胡振恒的相关内容。不知道能不能帮你拓展知识面。

古籍的印刷和发行都很麻烦,靠的是临摹,所以无数精彩的文章被省略或散落。没有康熙编的《全唐诗》,我们现在看到的唐诗会少得可怜,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会失去很多光彩。鲜为人知的是,全唐诗的蓝本是明代胡振衡一人编的。

胡振衡出身书香门第,29岁时是举人,但连续几次未能考中进士。他干脆放弃了,被派到合肥当知县。公务之余,喜欢研究兵法,与著名的反金明星刘领有很大的交情。刘领仰慕这位忧国忧民,有谋略的书生。

image.png

胡振衡在合肥任职期间,在水利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治理得很好,被当时的人们誉为“治冠江北”。当时合肥负责向忠都凤阳供应和运输大米,政府把这个任务分摊给百姓,于是很多中产家庭破产,无数人无法养活自己。胡振恒建议政府承担粮食运输,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他事事为百姓着想,当地乡绅不高兴,就极力克制自己。都说“强龙打不过本地蛇”,但胡振恒没有出丑的意思。他在县衙门门口贴了个告示:我坐在这里,谁敢欺压百姓,就尽快准备棺材!他的自信从何而来?历史书上说他“无知”...不敢犯罪”,这说明他绝不是一个对世界事务一无所知的书呆子。

朋友刘庭战死沙场后,胡振恒对烟雾缭绕的官场越来越厌倦。他拒绝晋升,理由是他母亲需要在他年老时服务。他在催促他上任的纸上写道:“爱小窗,唱好句,不要跟着五匹马过河。”崇祯末年,全国风雨飘摇,但江南地区还算稳定,朝廷急需官员控制局面,只好任命胡振衡为定州刺史。他用自己的工资为定州百姓修桥梁修路,想尽一切办法提供充足的军需,使军队不再掠夺百姓。看到一个伟大的事业,他再次退休,辞职回家,专注于学术。

image.png

胡振恒喜欢收藏,收藏文学。当他遇到秘籍时,他得到了宝藏。仔细阅读后,他为学校杂志增刊。如果他不理解他们,他会到处寻求建议。他被称为“自然主义绅士”。56岁时,胡振衡发现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唐诗集,并发现唐高祖的一首诗在开始时丢失了,所以他觉得唐诗中充满了轶事,并决定编纂历史上最详细的唐诗集。

那时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但他言出必行。除了完整的诗词,甚至还有歌曲、谚语、酒令等。被包括在其中,每个诗人的传记史料和文学评论被整理出来,这样他们将为后代所熟知。就这样,他奋斗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当他终于释然放下笔的时候,已经是10年后了。

这部巨著名为《唐寅通钱》,共1033卷,无论从完整性还是系统性来看,都是中国古代私书编纂的奇迹。可以说,胡振衡一个人拯救了唐诗的命运。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相反,他花了七年时间写了两本关于李白和杜甫的李石同和杜诗同的巨著。这时,他已经74岁了。正是从他,李白和杜甫成为唐代诗人中最耀眼的“双子星座”。

image.png

胡振亨临死前告诉他的后代要珍惜他们的书籍和手稿。幸运的是,在天道的保护下,《唐音通鉴》经过几次战争终于得以保存,并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定为《全唐诗》的蓝本。这正是他过去写的。"这件传家宝收藏得很好,莫言朱明抢走了骨灰."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