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努尔哈赤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真的是暴君吗

嗨,我又见到你了。今天,趣味历史边肖带来了一篇关于努尔哈赤的文章。希望你喜欢。

在萨尔胡战争前的十年,大明的礼部对野心勃勃的国家非常警惕。礼部曾告诉万历皇帝,建州女真已开始称霸,并大力与其他部落合并,“更听说努尔哈赤和孙阿哈赤兄弟都有不少智兵,因欣赏和傲慢受到惩罚,野心不小”。在最后这出戏里,确实引用了一句古老的成语“女真兵一万多,打不垮”,并且非常焦虑地表示“今日怒酋已有三万妙兵”,并建议大明“从长计议,整顿将士军饷,炫耀武力,防止侵暴”。

image.png

根据李敏茂的记录,他遇到的努尔哈赤“长得很快,将近七十岁,相当强壮”。在韩国人眼里,他不是一个好对手,他看起来可疑而暴力。但实际上努尔哈赤在八旗之中有很大的亲和力,能与部下同甘共苦,赏赐丰厚。当一次狩猎遭遇刚刚因大雪而停止时,努尔哈赤看到树上覆盖着雪,于是他脱下了他豪华的秋香色缎衣服,以免被飘落的雪弄湿。仆人低声说:“我们为什么不出汗?”我们的衣服湿了就湿了。为什么要这么认真?我们应该直接去打猎。努尔哈赤听后笑着说,我又不是没衣服穿。有好衣服被雪弄湿有什么好?我想,与其让雪弄脏我的衣服,不如把这件漂亮的衣服给你,不是很好吗?努尔哈赤最后一本正经地说:“我珍惜的都是为了你!”有这样的领导,下属怎么能不努力呢?

image.png

以上《满清旧档》中的短篇小说,揭示了努尔哈赤不同的形象。恰恰是这些看似深情的片段,说明努尔哈赤野心很大。从明朝和朝鲜的史料来看,努尔哈赤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暴君,他入侵辽东时残酷的杀人奴化手段给辽人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残忍的人往往只毁灭自己,却无法成就大事。历史上,主宰一方的一代英雄往往是两面的。在明朝和朝鲜眼里,努尔哈赤这个冷酷无情的“蛮夷首领”,原来是一个堪比满清老党刘备的亲民形象。就连朝鲜犯人也承认,努尔哈赤“身边的人都成了心腹,这一定是奴才头子。”努尔哈赤有时严厉而温和,像家长一样统治着后金汗国。女真说“可汗不是一两个人的父亲,而是整个国家的父亲”。

image.png

据《满清旧档案》记载,努尔哈赤“从小生活贫困(虽然努尔哈赤被认为是官二代,但母亲早逝,继母对他很凶),为人公正,沉默寡言”。不难发现,努尔哈赤在后金统治阶级内部的领导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努尔哈赤成功地在建立不久、凝聚力不大的后金社会内部塑造了一个公正有为的统治秩序。虽然这种秩序是建立在军事掠夺和为战争而战的基础上,但它确实激发了从士兵到贝勒的战斗欲望。据《满清旧档案》记载,努尔哈赤“选审判国家大事的公正贤明的人为八大臣,然后任用四十名法官,不吃酒食,不贪金银”,对官员的人品要求很高。努尔哈赤认为“报国之道,在于族中富贵者不可逾越,弱者孤独者不可欺”,为强者立下规矩,为弱者解脱。努尔哈赤也善于劝人打仗。如果他不能说服他们,他必须惩罚强者并犯下重罪。知道错误并承认错误的人会得到奖励,听取建议的人会被判较轻的重罪。处理政务时,有明确的奖惩。“见善者永远为敌,议功者受褒。违者,即亲人,亦会被杀。”他的叔叔叔叔们的长辈们向他汇报时都很恭敬,不敢乱来。努尔哈赤会被那些来求财的人拒之门外,反而会主动去拜访穷人,给予帮助。所以,马庄强者敬畏他,穷人无助者欣赏他。如果战争中有足够的战利品,就必须平分。如果战利品不够,就会分给战争中最穷的人。在战场上,全家人都将受益于“奖励以色列军队的士兵或奴隶、牛和马的财产”。当然,如果你敢临阵退缩,那也是重罪,“杀人或监禁,或带走他们的士兵,或带走他们妻子的奴婢的财富”,以及残忍的体罚,如穿耳、开枪等。这样一来,“临阵退缩就没有退路了”,战报自然会杀了大家。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