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生犯的两大错误是什么?摧毁蜀汉的民族运动

刘备一生犯的两大错误是什么?接下来,有趣的历史系列将向你详细展示历史真相。让我们一起看看。

对于三国时代的枭雄,很多人在一开始都会对曹操充满好感,“沿江饮酒,渡江作诗,天下英雄”。但是,人在社会上奋斗,对刘备的仰慕就会越来越强烈。原来刘备只是个卖草席的平民。东汉末年,他以顽强的毅力从失败中站了起来,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国土,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他的坚韧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王夫之对刘备的评价是:“刘朱仙是汉民族,护蜀土,为宗蜀服务,任贤画治,为民所用。”另外,刘备也是三国时期最有感情的君主。他对关羽张飞的兄弟之情,他与赵云的主仆之情之深,他感动诸葛亮的“三顾茅庐”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刘备大器晚成也很好理解,创业生涯很艰难。他前半生几乎一事无成。所以刘备不能像曹操那样用威严约束部下,用权力笼络部下。他只能依靠上级的态度来感动下级,让下级回报,这也是蜀汉大臣很少背叛刘备的原因。

image.png

当然,仅仅靠感动诸侯来保证自己的忠诚是无法实现争霸的,刘备善用人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明代礼部尚书孙承恩评价说:“贤惠,豪爽。崎岖之国,信与义。推仁贤之诚,勇往直前。数数自己的话就能训练后代。”诸葛亮、庞统、法正等人都是刘备发现并争取过来的人才,他们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没有人是完美的。刘备虽然因身边人才的安排和使用而受到世人的称赞,但他仍然不可避免地犯了错误,尤其是误杀了一名忠臣,错过了一名奸臣,直接毁了蜀汉的民族运动。

刘备的忠臣是养子刘枫。刘封,本姓寇,樊城县令刘璧之侄。当时刘备阴谋论,想得到樊城,与刘璧举行庆功宴。宴席上,刘备看到刘濞身边站着一个帅哥,他很欣赏,以为自己没有孩子,就留下了几分关注。宴会上,一位部队厨师上菜时不小心掉了一块肉。寇峰见他拿起来,不变色地放进嘴里。这一幕被刘备看到了,就问刘枫:“为什么看到肉落地,不去尘土,不怨百姓,随口一咽?”

刘枫回答:“作为一个将官,你应该永远怜悯人民。放弃米粒肉,很可惜。士卒终日疲惫,爱有余而力不足。偶尔也有失误,耐心训斥。”寇峰同情仆人,爱惜食物,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刘备在寇封身上看到了青春的影子,他有好感。他问刘璧寇峰的家境。宴后,刘备收他为干儿子,改姓刘。从此,刘封成为蜀汉政权的重要人物,为义父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

image.png

当关羽从中原北伐开始发动“襄樊之战”时,东吴总督梦露采取了白衣渡河的策略,直奔襄樊 军队的大本营。关羽前线形势急转,被袭,粮草几乎消耗殆尽。然而,当刘枫得知关羽有危险时,他没有出兵救援,眼睁睁看着关羽战败被俘。关羽被杀后,回到成都的刘枫也被刘备下令杀死。在这件事情上,刘枫不应该这么负责任——连关都打不赢这场仗。刘灿·凤蝶徒劳无功?也许是刘枫站着不动的态度暴露了他所谓的“野心”,让刘备最终不得不杀了凶手。刘封死后,只有昏庸懦弱的刘禅能够继承王位,这实际上预示着蜀汉灭亡的最后结局。

奸臣刘备没打中,杀的是李延。《三国演义》中,李严的戏份并不多,但在真实历史中,李严对蜀汉政权的危害却很大。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出祁山,李严负责押运粮草,魏派司马懿坐镇关中,率领大军抵抗诸葛亮。两军交战,魏军屡败,损失数千人马。形势对蜀汉有利。然而那是夏秋,蜀中下雨。李延跟不上军队的消耗,就发消息给诸葛亮,要求撤军。6月,诸葛亮因粮草不佳而退兵。

image.png

诸葛亮回到蜀中后,李延故作惊讶地问诸葛亮推卸监管贫粮草的责任:“丞相军粮丰足,为何退兵?”然后他又扮演了刘禅:“大臣要求丞相撤退,这是一个怀疑士兵,引诱敌人追击的计划,以便与他们作战。”总之,李延用各种借口推卸自己的失职。虽然诸葛亮出示了李延的信来证明自己的罪行,但这一次北伐取得的成就也丧失了。事实上,刘备在世的时候,李延非常不安分,经常利用自己的才华莽撞行事,很多错误都是刘鲍贝犯的。刘备在去世之际,还视李延为照顾孤儿的大臣。“刘备生病了,李延和诸葛亮都受了遗诏的辅佐,刘禅;取李延为中后卫,统内外军,留永安。”

在宗主的宠爱下,李延在刘禅执政期间也得到重用,封京城为故乡,给鲁迅假节加荣,然后出任前将军。而被刘备寄予厚望的李严,在得到高位之后,把心思放在了自己的利益上,经常用一些小恩小惠来笼络朝臣,赢得名声,却完全无视国家大事。诸葛亮北伐时,曾希望李严带兵守汉中,但屡遭拒绝,甚至想着合并东吴五郡设霸州,自己做霸州刺史。李延的行为严重影响了蜀汉的政治生态,刘备对他的安排最不成功。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