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儒家统治者一次看中了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异常活跃。为了促进民族团结,消除战争威胁,有利于社会和平稳定,帮助人民摆脱苦难,许多思想家都在试图表达自己的思想。就是这期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但随着秦国的统一和六国秦朝的建立,加上民间理论的禁锢,声乐家的强力打压,书籍的焚烧,秦朝进入了千马一片的黑暗时刻。

后来随着农民起义军和六国后裔的叛乱,秦朝被推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汉朝。

汉朝初年,因为国家穷白,一切都成了废墟。所以汉初统治者无为而治。在这种情况下,“黄老思想”盛极一时。

这里的“黄老思想”其实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黄帝”思想,一个是“老庄”思想。

这时候我们就不难理解“老庄”的兴盛了。“黄帝”思想为什么兴盛?

“黄帝”的思想其实是一种寻根意识,即当时作为从庶人变成天子的汉朝统治者(历史上从未有过这种情况),要找到自己的历史传承关系,从而证明自己注定是皇位。所以根据“五德”理论,被推上了黄帝时代。越过战国、春秋、西周、商朝、夏朝,这些贵族统治者直接把祖先延续到黄帝。

到汉武帝的时候,国家已经不那么穷了,不那么弱了。国家的繁荣也复兴了各种思想。但此时毕竟不再是春秋战国那样的分裂时期,也没有必要寻求民族团结。但是在封建集权的时代。既然是集权时代,那就包括思想的集权。春秋战国不可能有百家争鸣。那么,这个时候统治阶级的思想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思想呢?

即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过董仲舒等儒家大儒的倡导,汉武帝最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选择儒家作为汉朝的正统思想。但汉武帝的这种选择,在后世从未改变或改选,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封建帝制结束。

image.png那么,儒家这种春秋战国时期被各国统治者所排斥的学说,最后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巨大的荣誉呢?儒家的吸引力在哪里?

首先要知道,封建时代是集权统治的时代。说起来,作为一个集权统治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最合适的统治者应该是法家。因为法家说的是如何行使集权统治。法家有“拼势”的思想,为统治者规划了一整套非常好的统治方法,完全在操作层面上。统治者只需要用它,完全不用担心。而且秦国利用法家思想统一六国,建立强大的秦国帝国。

那么,为什么汉朝的统治者没有继续使用法家思想呢?

这是因为法家虽然帮助秦国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但是法家造成了秦朝的短命灭亡。

法家太直白了。法家的观点似乎是直白地说,人,你必须服从我,服从我的统治。如果你们中的任何人不服从或屈服,我将判你们入狱,砍掉你们的兄弟姐妹,杀死你们的头。

而言之,其实就是把统治者放在老百姓的对立面。老百姓怎么服气?当统治者的统治力量下降时,老百姓肯定会反抗。

image.png儒家修行不是这样的。我们说过,法家维护的是统治者的统治,其实儒家也维护的是统治者的统治。为什么这么说?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保卫李周。守周之礼,即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你在哪个班,就一定要永远留在这个班,千万不能走极端。你看,儒家的这种说法不就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集权统治吗?统治者是否羡慕普通人的生活,并试图变穷?

虽然也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但是儒家很聪明,就是不谈“神力”等统治手段。他说的反而是要求国王“善良”,要求国王“礼让”,让国王关心和爱护老百姓。

正是因为儒家反复宣扬“重民轻王”的思想,普通人听起来觉得自己受到尊重,是“中心”,所以特别开心。所以他们特别支持儒家的理论。

换句话说,儒家思想极具欺骗性。

当然,儒家也不完全是骗人的。因为在儒家思想的反复宣传下,老百姓真的能得到或多或少的关注(虽然绝大部分权力和社会财富都归统治者所有),这让老百姓非常维护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有着持久的生命力。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