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伏羲,历史上最不幸的两个长子是谁?

今天,有趣的历史边肖为你带来了伏羲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和边肖一起看看。

大秦和隋朝,就像一对历史双胞胎,都是乱世称霸,但都是短暂的辉煌。朝代的命运惊人地相似。更让人惊讶的是,两个朝代的正统继承人的命运是一样的。秦始皇的长子伏肃和隋文帝的长子杨勇最终没能继承皇位。他们被弟弟的设计害死了,退出了历史的大舞台。

image.png山中有伏苏,山中有爱荷华。作为秦始皇的长子,他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非同寻常的命运。年轻时的伏肃机智勇敢,善战。他既是公务员又是军人。更难得的是,他心地善良,对人体贴,敢于直接提出建议。即使死于好心,他也不相信自己的兄弟会自杀,这样他就可以自力更生了。

在傅肃的一生中,他在历史上留下的文字不多,但他的话题却一直争论不休,主要是傅肃是否是秦始皇选择的继承人,他的死是否值得遗憾。

支持者认为,福苏是长子,德才兼备,自然是首选;

反对者认为秦始皇一生没有一个王子。从这个角度来说,秦朝没有侄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傅苏是因为反对秦始皇焚书坑儒而被送出皇宫,并前往尚军监督孟田将军的军队,协助孟田修筑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从这一点来看,秦始皇显然不同意傅肃是他的皇位继承人。所以胡亥和赵高虽然自私,却下了假命令逼他。

虽然这两种说法各有道理,但前者更接近事实。

秦始皇虽然没有太子,但一直以正统继承人的标准来培养伏肃,这是严格的。从在赋苏有人脉的人来看,他从小就接触到一群大才或贤人,与蒙恬有着深厚的交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且傅肃的性格虽然和秦始皇不同,父子情一定要深厚,终生追求一定要一致,就是要一统天下,稳定民心,但是因为情况不同,方式也不同。

在后人眼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必然是德才兼备。秦始皇或许暴戾,但他统一六国,却从未杀过将领,也从未屠城。就连皇族后裔也没有杀六国。这样的皇帝不可能没有仁慈。至于傅苏,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就已经给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可以光明正大的去爱别人。这个时候皇室也需要这样的继承人。秦始皇对伏肃很满意,因为他知道,为国而战,为仁而守天下,是很难的。

至于傅肃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劝谏,这件事作为秦始皇焚书坑儒,还是有争议的,但无论如何,秦始皇的本意应该是多磨练和考验继承人。毕竟皇位要有坐上去的机会,要有稳坐的实力。

没想到,傅苏终于被杀了。他太善良了,以为亲人不会自杀,以为父亲想把他处死。傅苏不是没有反抗的机会,而是因为他是傅苏,所以不会反抗。他们的剧情并不高明,胡亥和赵高,虽然他们这辈子都不会明白这一点,因为他们永远也不会明白,一个如玉般的陌生人,一个独一无二的儿子,傅苏到底有多善良。他们只是夺走了傅苏一生中最珍惜的家人和亲人,把他杀了,让他悲痛欲绝。

image.png现在傅苏的死是可悲的。与伏羲相比,杨勇的死似乎不为人知,但实际上是另一个悲剧。

在历史上,杨勇不是很有名。作为隋文帝的长子,他在政治上并没有多大建树,不是因为他没有政治头脑,而是因为隋文帝对他有很深的猜忌。至于这种怀疑的滋生,杨光的异化无论如何是不可或缺的。

此外,历史书上说杨勇天生贪图奢华。个人认为这种说法有夸大之嫌。首先,这在史书上怎么解释?杨勇爱宝,宠嫔妃。但是经过一番推敲,虽然他对宝物的爱好可信度很高,但看史书,并没有具体说他收藏了什么宝物。他所爱的云赵荀也为他生了三个儿子。照此分析,两人也是意气相投。

其次,杨勇是一个很有文采的人。他自幼博览群书,研究辞赋,与当时的文士如明可容、姚查和陆等有着良好的私交。他内心高贵脱俗,说明杨勇不是一个庸俗的人,他的审美情趣是没有问题的。奢侈品是无价的,但好东西永远是无价的。

杨勇的性格与杨光不同。杨光很体贴,总是盯着王子的座位。他呢?他的哥哥杨光以为他已经过了安心的日子,就把他母亲的妻子宣化拉到他父亲隋文帝身边。枕风吹来时,杨勇仍然一如既往地生活着。

杨勇是个好人。历代王侯保住官位的情况并不少见。终其一生,面对一个比自己更成功的弟弟,他没有嫉妒,也没有为高真的师傅做出任何贡献。他被废除只是因为他的单纯,他的不幸源于他的身份。如果他和杨光互换身份,他就是自己的次子,他的一生将是一个游手好闲的王子。

杜甫和杨勇,他们的悲剧人生读来令人惊叹,但好的历史是公平的,时间会流逝。后人永远记得,两个朝代失去了两个优秀的继承人。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