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多次未能出兵北伐。诸葛亮真的太神化了吗

今天,有趣的历史边肖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诸葛亮北伐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我记得小时候看电视剧《三国演义》,因为我知道的信息不多,我看过诸葛亮多次出兵。虽然他获得了很多优势,但由于各种原因他失败了,我总是感到很遗憾。当时我以为诸葛亮很有才华,但由于天时地利的影响,他最终没能统一全国,这实在对上帝不公平。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一直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大亮点,也是传世的典范。他还说诸葛亮的北伐非常伟大,当时北伐似乎差不多成功了。

image.png在现实的历史中,诸葛亮的北伐其实并不是一件大事,也不可能成功,只是因为诸葛亮在中国古代的神化程度之高,以至于诸葛亮的北伐和北伐的模式被形容为荒诞不经。诸葛亮的六次北伐失败了。事实上,可以看出,不是诸葛亮没有能力,就是诸葛亮的北伐根本不能成功。我认为这两种情况在历史上应该存在,只是因为后来的统治者把诸葛亮神化得太厉害了,以至于人们忽视了他们。

image.png三国演义把诸葛亮神化了。看来诸葛亮无所不能。他也是军事方面的人才。他只遇到了克星司马懿,所以他不能赢。司马懿的后代刚刚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王朝,所以他们把司马懿神化了。但在现实历史中,诸葛亮以内政外交著称,在军事上并没有取得很大成就。刘备死前,诸葛亮并没有真正指挥军队独立作战。刘备死前的遗诏只让诸葛亮主持内政外交,让另一个孤儿大臣李延掌管军务,但诸葛亮后来通过政治斗争把李延排挤出去,自己掌握了军政大权。

image.png从外部来看,在三国中,蜀的实力远远弱于吴和魏。按人口计算,魏有400多万人,吴有200万人,蜀只有90万人。就土地而言,世界上有13个国家,其中魏占9.5个国家,吴占2.5个国家,其中荆州与魏共同掌管。由于《三国演义》的缘故,大家都认为自赤壁之战以来,荆州就一直在刘备或孙权手中。事实上,曹操撤退后,仍然控制着荆州的很大一部分。荆州最重要的地方,南阳和襄阳,总是在魏手中。当时南方没有发展,真正发达的地方,即长江沿岸,主要在北方,全国都有人才、军队和粮食,所以魏的力量比吴、蜀加起来还要大。

image.png吴国比较务实,知道自己的实力根本无法与吴国抗衡,所以吴国的北伐次数就少了一点。然而,诸葛亮在蜀中的六次北伐看似规模庞大,但实际上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强大。真正的六次北方探险只是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规模相当大,准备充分,中间四次只能被视为小规模的骚扰。诸葛亮第一次想趁魏不备之机,大获全胜。彝陵之战后,魏认为蜀势衰弱,防御松懈。蜀只是不期而至,但最终还是败在了魏的绝对优势之下。诸葛亮最后一次知道自己的生命垂危,想为之战斗到底,但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后,他告诉杨毅、魏延、姜维赶快撤军。

image.png至于魏,事实上,诸葛亮的六次北伐并没有耗费太多的精力。至于《三国演义》,魏被打得落花流水,唯独司马懿没有。恐怕只是为了引开诸葛亮和司马懿。在现实历史中,诸葛亮在历次北伐战争中的对手是曹真将军,曹真的战绩并不比司马懿差,但在《三国演义》中,为了神化诸葛亮和司马懿,曹真被描述为一个草包,被诸葛亮打得落花流水,最后被一封信弄得肝肠寸断。曹真死后,司马懿接掌蜀国,他们所采取的手段相当一致,即他们知道蜀兵粮草匮乏,同时又兵力不足。只要他们不能坚持下去,诸葛亮就完全无能为力。

image.png这在最终历史中是真实的。蜀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有利于防御,但进攻也是一样,运输粮草也不方便。很多时候,军队因为食物和草不好而撤退。蜀总人口九十万,总兵力不超过十万。但是诸葛亮能把它带到前线,大概只有五六万人,因为东防吴栋,南防孟获,需要一定的兵力,成都平原一定要有军队。因此,魏根本不去打扰诸葛亮的北伐,只需要在关中地区部署五万多军队,诸葛亮是无能为力的。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