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婴塔:清末民初为弃婴而建的集中场所

有趣的历史边肖知道,读者对清代弃婴馆非常感兴趣。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分享给大家。

在古代,“重男轻女”非常普遍。我国古代甲骨文中认为生男孩好,生女儿不好。后来似乎儿子继承了香。所以很多家庭不管前面生了多少女孩,都要生一个儿子。

image.png另外,如果妻子的第一个孩子生了女儿,婆家会很反感,有些人会气得吃不下饭,所以有一句话叫“母亲比孩子贵”,古代男人可以结婚。如果妻子生不出孩子或儿子,她必须着手与丈夫结婚。

清代受“程朱理学”影响较大,对女性的扭曲和束缚较多。清末社会动荡,徭役沉重,使得女婴的出生更加惨淡,很多会被扔进“弃婴塔”,任其自生自灭。

image.png清朝末年,列强闯入中国,鸦片战争爆发后,赔偿全在大家身上。虽然皇室和朝廷官员不愁吃穿,但百姓即使看到丰收也不高兴。大多数人很难解决温饱问题,但清政府并没有为人民着想。

所以遗弃女婴的情况大大增加了。对于一个解决不了温饱问题的家庭来说,家里有个女儿并没有带来多少好处。孩子长大了一定要吃东西,但是女人的力气往往不如男人,不能像男人那样做很多辛苦的事。

而我女儿长大后也要结婚了。她是一个出门在外的人。结婚后,她和家人几乎没有联系。她家里堆的东西谁来做?谁会走到老路的尽头?这导致当时的社会普遍认为“生女儿无用”。

甚至有些父母很珍惜女儿,但考虑到家里的情况,不得不把女婴送到“弃婴塔”,期待一个好心人来接女儿。

然而,这座“塔”不是由政府建造的,而是由老百姓建造的。毕竟弃婴也是自己的骨肉,难免有些不忍,不能被遗弃在荒野,于是“弃婴塔”出现,成为弃婴的中心。

image.png然而不管这种事情什么时候发生,都是时代的悲哀,受这种现象的影响,“重男轻女”的趋势更加严重。此外,在晚清时期,童养媳和“卖女儿”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这种现象在欧洲也有发生。虽然我们认为西方国家崇尚“平等自由”,但对女性的偏见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只是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西方国家女性地位的变化始于工业革命之后。当越来越多的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然后享受教育时,第一所公立女子中学于1826年出现在波士顿。

1884年,一位英国女传教士在宁波创办了女子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招生对象是满族贵族女孩。后来,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正女学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虽然1898年戊戌变法后正女学被勒令停课,但它对中国女性的影响仍然很大。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