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四代三公?袁绍为什么这么喜欢炫耀

你知道第四个三公是什么吗,然后有趣的历史边肖会给你解释

认识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袁绍总是标榜自己是“四世三公”,所以别人的地位比不上他,别人应该对他恭敬有礼。

即使后来成为皇帝的曹操,也总是遭到袁绍的拒绝。曹操只是个宦官,根本比不上他的“三公四世”。

事实上,情况也是如此,否则,当18路军阀东征董卓时,袁绍不可能成为联军的领袖。袁绍还利用“四世三公”的名声为自己招揽了不少人才,一度成为北方最大的诸侯。

那么“四代三公”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它给袁绍带来这么多帮助?

image.png

什么是一,三公共?

四代人都处于三公的地位,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三公”。

秦始皇称霸天下后,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这里的三公是宰相、秋微和地位最高的古代学者。

总理领导官员和处理国家政治事务,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务院总理;

秋微负责全国的内外军事事务,相当于我们现任军事委员会的主席;

古代的医生负责监督官员,相当于现在的纪委书记。

汉朝建立后,秦朝的许多制度都被借鉴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宰相改为司徒,太尉改为司马(后改回太尉),太医改为司空,各自的职权也随之调整。

这样,汉朝的三公,即斯图亚特、司空和司马懿(秋微),直接负责皇帝的军事事务,地位崇高,地位显赫,这是无数人毕生努力的最终目标。

结果,很多人通过一生的努力都排在前三名,却突然失去了目标。因为无论他们在这个职位上做出多大的贡献,他们都不能再进一步了。为此,汉朝建立了“三司”制度。

“三师”,即一名教师、一名教师和一名太保,意味着只要你为国家和朝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就可以成为皇帝的教师。就这样,那些失去了人生目标的人突然又来了精神,并开始思考如何成为第三个师,去教皇帝当老师。

image.png

虽然第三师的地位比三工高,但三工没有实权,不能发号施令。

第二,袁绍说“四个世界,三个大众”,你指的是什么人

无论是有实权的三工,还是能教皇帝当老师的三师,其影响力都是不可估量的,甚至可以影响到皇帝在一定时期的决策。

在汉代,一个家族可以有一个人担任县太守,这是祖坟的烟。如果有国务秘书处,那一定是祖坟爆炸了。即使是现在,一个普通的街道文员名额也有几十个985毕业生在苦苦挣扎,更不用说在生产力极其落后的汉代了。

而袁绍的家族,却连续四代,在三公中都有家族成员,他们是:

袁绍的父亲袁锋当过司空,他的叔叔魏源当过老师;

元丰的父亲担任太尉;

唐远的叔叔常远担任司空;

常远的父亲袁安担任司徒。

可以说,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都曾被袁家族所控制。

image.png

第三,为什么袁绍总是炫耀“四世三公”

几代人都位列前三,他们拥有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此外,汉代选拔人才的方式是考核制度。

检察制度的含义是地方官员或名人向法院推荐人才。当然,有人向法院推荐人才,但也有人推荐自己的亲戚朋友。

必须承认,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袁嘉肯定向朝廷推荐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但不可否认,袁嘉肯定推荐了许多亲戚朋友,或者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人。当然,不管这些人是不是真的有才华,只要有袁佳的推荐,他们自然会想起袁佳的善良,想着如何报答袁佳的感激。

正因为如此,袁家族的庞大网络才得以形成。

四代三公不仅给袁绍带来了荣耀,也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即使在史昌和何进争权夺利的时候,袁嘉仍然可以安排袁绍进皇军当中郎将。

比如,在18路诸侯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当时的袁绍只是渤海郡太守,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有许多人的官位比他高,如冀州府、兖州刺史刘岱,而这个刘岱,他仍是汉室宗室。

但是很抱歉,到这个时候大家都知道汉朝快要灭亡了,所以袁绍应该是领袖。

image.png

没办法,谁让这十八路诸侯中,很多人都得到了袁家的青睐?

可以说,有了“四代三公”的光环,真的给袁绍带来了很多便利,也让他在创业之初减少了很多麻烦。这也使袁绍认为既然可以依靠关系,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四世三公的称号呢?

但他没想到的是,第四届三届博览会已经过去很久了。如果他没有足够的能力,他只能在太监之后被曹操打败。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