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总是劝孙权投降。他究竟是如何得到重用的?

今天,有趣的历史边肖带给你一些关于张昭的故事。欢迎阅读评论。

自古以来,世界上的人都称赞勇敢的人,但讨厌那些妥协的人,尤其是在国家一级的重大事件上。正因为如此,在大多数朝代,人们对主要的和平派和主要的战争派有着非常不同的态度,认为前者是对死亡的恐惧的存在,而后者是英雄的一代。正因为如此,所以如果主和教派被皇帝重用,就会引起人们的争议,比如三国时期的张昭。

张子步,徐州(今江苏徐州)彭城人,三国时期孙吴的重要大臣。张昭一生中多次劝说孙权,其中最经典的有以下两次:

image.png第一次发生在232年。

这时,公孙渊在辽东反对魏,邀请孙权一同进攻。孙权听后非常高兴,打算回答,但张昭坚决反对,并提出了自己的理由。然而,孙权是个固执的人,他还是忍不住。张昭发现后非常生气,所以他干脆没有去法院。后来,张昭的儿子出面了,两人和解了。

第二次发生在公元208年夏天。

当时,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并消灭东吴。张昭比较了江东和曹操的实力,觉得这场战争的失败几乎已成定局,于是他率领文武百官劝说孙权投降曹操。如果没有周瑜和鲁肃的主战场,赤壁之战可能就不会有经典的一幕。

显然,一个在战争面前如此害怕的人很难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人们的信任。正因为如此,世人对孙权重用张昭十分不解,但实际上,答案也很简单,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张昭是孙策留给孙权的重要顾问,他帮助孙权保住了自己的领袖地位。

《三国演义》中,孙策对孙权说了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内政不求张昭,外交不求周瑜。”后来,孙策甚至对张昭说:“如果钟某什么都不做,你就去要。”。从孙策的态度,不难看出张昭此时的地位和能力,也不难看出孙策对张昭的信任。

显然,张昭并没有辜负孙策的期望。当大家都被孙权不服气的时候,他给了孙权支持,亲自帮孙权上马,还让孙权私下视察,让孙权度过最艰难的岁月,逐渐成长起来。

image.png其次,张昭选择投降,这是经过仔细考虑和正确总结两军实力后作出的决定。

张昭虽然在后来的赤壁之战中被打败,但这只是暂时的胜利。如果说从长远来看,江东真的不是曹魏的对手,那就是后来的惨败。既然结果是一样的,事实上,张昭当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并没有错。

第三, 张昭虽然主张投降,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江东。当孙权决定拼死一战时,张昭立即改变态度,积极准备后方的战略储备,确保前线无后顾之忧。

由此不难看出,张昭获得孙权重用是必然的。毕竟,一个有能力、总是为国家着想、对孙权仁慈的人怎么可能成为无名小卒呢?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