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也是有名的,曲艺为什么在历史上不出名?

今天,有趣的历史系列带给你曲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和这个系列一起看一看。

曲艺是三国时期袁绍手下的一名猛将。他的实力和名气远远超过阎良和文丑,但他并不为公众所熟知。主要原因是《三国演义》对后者吹嘘得太多,好像每次遇到危机,袁绍都会先想到他们。但在官方历史上,阎良和文丑只在官渡之战中出现过一次,第一次出现时就被曹操杀死。

与颜良、文丑相比,曲艺更为强大,在史料上留下了极其辉煌的记录。按照时间顺序,我们先整理一下曲艺的记录: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绍攻克了董卓,与冀州府暗中建立了抵抗。他的部下不喜欢韩福的恶行,所以他领导了一场叛乱,并在击败韩福后投靠了袁绍。史书记载:“傅必反之意,而傅必败于战。”详见《后汉书·袁绍传》。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南匈奴在于夫罗孤军奋战,劫持并反抗袁绍。袁绍命曲艺领兵追击,在河北临漳以南地区大败于夫罗。史载曰:“少师引兵随杨,在沂南(今河北临漳南)追曲艺,破之。”详见《三国演义·张扬传》;

image.png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袁绍和公孙瓒在巧姐以南20里处打了一场恶战。懿引军士八百,为袁绍先锋,破公孙瓒主力。公孙瓒落荒而逃。史书上说:“邵引兵到以南二十里处。绍领一军,领八百人,先登船,败退不回。”详情请见英雄。

从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到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曲艺跟随袁绍正镇压黑山土匪和张炎。史书记载:“邵乃出军中求干毒。与张炎、连战十余日。”详见《后汉书·袁绍传》。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曲艺在王合兵宝秋打败了公孙瓒的军队,斩敌二万余人追击。史书记载:“吴焕桥王、易义联手,破保丘,斩二万余人。”详见《后汉书·公孙瓒传》。

通过这些史料中的记载,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首先,曲艺的战斗记录表明他是当时袁绍手下最好的球员。他几乎经历了袁绍早期的主要对外战争,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力量远远超过阎良和文丑。

第二,通过这些简历,也显示了当时袁绍对他的信任和重用。从他参加战争的次数和他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来看,尤其是从袁绍独率大军攻克公孙瓒的事实来看,这是不言而喻的。

袁绍作为一方的诸侯,能够有这样一个值得信任和尊敬的猛将,这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对曲艺来说,被大师信任和重用也是一种莫大的荣誉。然而,根据史料记载,曲艺的命运有些黯淡:他被袁绍下令处死。

还有一个问题:袁绍为什么要除掉曲艺?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历史资料中的一些小片段来说明。

首先,曲艺是什么时候被杀的?

至于曲艺的死亡时间,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史料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大致的时间只能从史料的记载中推断出来。

image.png据《后汉书·袁绍传》记载,从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至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曲艺与袁绍出兵讨伐黑山贼寇,与张炎等人在常山连续作战十余天。盗贼伤亡惨重,而袁绍的军队由于工作劳累,身心俱疲,因此双方在战平的情况下撤回了他们的军队。

战斗结束后,曲艺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贡献(自力更生,自力更生),变得有些行为不端(傲慢和不规则),于是袁绍杀了他(叫邵杀了他),他的部下也被袁绍接管了。

从这个短片可以得出结论,曲艺是在袁绍征服黑山土匪后,兴平前两年被袁绍杀死的。

但是这个结论很快被推翻了。因为《后汉书·公孙瓒传》记载: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曲艺多次打败公孙瓒,最终迫使公孙瓒回到义经(今河北雄县西北地区)坚守。这一仗打了很长时间,曲艺率领他的军队围攻易经一年多。

从这个记录来看,曲艺的死亡时间应该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左右。

那么以哪个时间段为准呢?大多数人认为《后汉书·公孙瓒传》对曲艺重围益阳的描写非常详细,并提到了各种人物在此期间的行为。因此,说曲艺的死亡时间在建安元年左右是可靠的。

其次,曲艺被袁绍杀死。

后世关于曲艺被袁绍杀害的原因有很多说法,甚至有提到曲艺谋反的说法。然而,从史料中考证出来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目中无人”。这在后汉书《袁绍传》中有明确的表述。

这里需要说明的另一点是,“不当行为”一词在古代解释中并不意味着“反叛、反叛和别有用心”,而是特指“不当行为或语言”。《司马芝传》中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有一个叫刘询的人,他和曹操关系很好,所以他在表演中表现得很桀骜不驯,他死的原因是“不轨”(勋伯格以不轨处罚他)。

image.png此外,在《英雄传》中也提到了同样的理由:“不忠之后,你就是傲慢和自大,邵正在杀害它。”这里的“骄戒”和“骄戒”的定义是相似的,因为曲艺为自己的成就和不正之风而骄傲,为自己的言行而愤懑,最后被袁绍害死。

总之,曲艺的确是三国时期历史上袁绍手下最著名的猛将。之所以不为公众所知,主要是因为《三国演义》对阎良和文丑吹捧得太多,掩盖了曲艺的真实面目。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