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什么救灾措施?救灾工作也采用了市场手段

今天,有趣的历史边肖带给你一篇关于宋代救灾手段的文章。~欢迎阅读~

在第一次《水浒传》中,“张天师为瘟疫祈祷,洪太尉误走了妖”,当宋仁宗接受文武官员的祝贺时,总理文彦博报道了一件事,说“瘟疫在今天的首都很流行,许多军民都受了伤”,并提出建议,“斧王释罪而赦,节刑而薄税,祈求自然灾害”

文彦博的建议可以归纳为五点。一是宽恕罪犯,二是减轻刑罚,三是减税,四是向神灵祈祷,五是解救受害者。

这些都是宋代常用的救灾方法,宋仁宗很赞同。但不知何故,首都的瘟疫并没有好转,反而加剧了。我该怎么办?宋仁宗非常不安,并召集了文武官员讨论此事。当时,范仲淹咨询政事,提出建议,汉朝石天宣召司来到京城,修建了3600分钱的天达,感动了玉帝,保护了民间瘟疫。

同意了,派邱作为使者到江西省忻州市龙虎山寺前,宣布汉朝天师晚上来到朝鲜为瘟疫祈祷。洪欣在龙虎山上清宫开设了魔法庙,释放了36颗最高日星和72颗煞星,由此诞生了梁山108位英雄的故事。

image.png这是后面的故事。回到救灾的话题,宋代分为北宋和南宋,共319年。在这319年中,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据《中国救灾史》统计,宋代主要自然灾害有874次,平均每年2.7次。其中,洪灾193起,旱灾183起,冰雹灾害101起,风灾93起,蝗灾90起,饥荒道歉87起,地震77起,流行病32起,霜雪灾害18起。

如此频繁的自然灾害促使宋代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救灾体系。世界上最早的病虫害防治法规颁布于北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中国第一部荒政专书诞生于南宋。

宋代的救灾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更重要的手段是救济灾民、减税和减轻刑罚。

救助灾民是第一选择。对于极度贫困和患病的受害者,以及年老和年轻的受害者,政府将分发某些食物和日常必需品,使他们能够生存。2006年3月,宋真宗下令开封府、京、东、西、淮南等灾荒地区开设仓库提供救灾贷款,外国灾民和当地灾民不分主客,享受同等待遇。

对于情况较好的灾民,政府将打开粮仓,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他们。宋朝还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军事救济”,招募灾民参军。1016年,温州军方迫使这名官员征得其上司吕夷简的同意,并招募了7000名受害者入伍。

image.png税收减免意味着恢复和重建。当地发生了一场灾难。情节严重的,法院今年将直接免税;如果灾情不严重,税收将会减少或延期征收。宋初,设立了一个名为“李生钱”的税种,对运输粮食和盐的车辆和船只征税。饥荒过后,朝廷经常废除“金钱至上”的政策,鼓励商人将食物运送到灾区。

减轻处罚是一种仁政。在古代,当饥荒发生时,也是盗贼更加活跃的时候。饥荒会让遵守规则的人去冒险。官方对饥饿受害者犯下的一些轻罪的宽大处理有助于缓解社会冲突。因此,自然灾害在宋代频繁发生,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却很少爆发。

宋代经济发达,在救灾中采用了市场手段。

面对频繁的自然灾害,这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宋代鼓励民间借贷,使资源流动。2017年5月,法院官员张阔在救灾期间提出了一个建议:鼓励粮食过剩的家庭,把粮食借给没有粮食的家庭。在秋天,当谷物收获时,谷物将连同本金和利息一起归还。这是一个双赢的方法。那么,如果借食物的家庭因为各种原因买不起呢?政府将赔偿贷款人的损失。

张阔的建议得到了朝廷的批准,并在救灾中得以实施。

1072年,长江以南发生了饥荒。根据圣旨,朝廷从西农寺拨出10万万石长平仓粟,送到灾区,当地官员招募灾民疏浚河道。这样,受害者可以靠自己的劳动挣得一碗食物。此后,宋代形成了灾荒年兴修水利的制度。受害者为救济而工作,能够有尊严地生活;国家得到了水利工程,并阻止了灾民四处流窜。

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其中包括“救济工作”。

1075年,另一场饥荒发生在浙江和广东之间的公路上。最初,当地官员禁止商人为了稳定食品价格而提高价格。然而,尽管食品价格受到控制,市场上却没有食品。岳州太守逆潮流而动,取消了价格监管,允许商人提价。结果,外国商人把食物送到了灾区。由于供应充足,食品价格没有上涨而是下跌。

这些措施充满了经济自由主义的智慧,令人惊叹。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