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会遇到蝗虫。他们为什么不敢轻易杀死蝗虫?相反,他们不得不崇拜蝗虫神?

今天有趣的历史边肖带给你一篇关于蝗虫的文章,欢迎阅读~

蝗虫,俗称“蚂蚱”,在中国古代造成频繁的灾害。一旦蝗灾发生,蝗虫就会遍布世界各地,到处都没有草和庄稼是很常见的,这导致了粮食短缺、饥荒和战争灾难。因此,人们经常“谈论蝗虫变色”。

image.png但是你知道,在古代,人们不敢轻易杀死蝗虫,即使他们遭受了蝗虫。这是为什么?

原来,自汉代以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说的影响,人们以为天上有一个蝗神。蝗虫灾害的发生是因为人类做了错事,蝗虫神惩罚人类。如果蝗虫在这个时候被杀死,他们将激怒蝗虫神,导致更严厉的惩罚。因此,每当蝗灾发生时,皇帝就会主动“认罪”,承认他在管理上的错误,并请求蝗灾之神宽恕他;人们会建立祭坛,烧香和祈祷,希望蝗虫神会保佑人民,祈祷蝗虫远离农作物。

显然,这些做法毫无用处。

公元716年,唐朝第四年,山东省发生了一次罕见的蝗灾。像过去一样,普通人无事可做,只能建立祭坛来崇拜蝗虫神,让蝗虫啃食大庄稼。唐人姚崇见此情景,非常担心,上书朝廷,建议用火烧、挖坑填埋的方法杀死蝗虫。唐玄宗接受了他的建议,派他做捕蝗大使,监督和督促灭蝗工作。

image.png然而,许多官员反对捕杀蝗虫,黄门刺史卢怀申和汴州刺史倪若水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认为蝗灾是一种自然灾害,杀死太多的昆虫会损害天空。只有修德能消除自然灾害。姚崇和他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驳斥了他们的说法。最后,在姚崇的坚持下,山东等地开始大规模捕杀蝗虫,使蝗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不是每个朝代都有姚崇。唐朝以后,所谓的“蝗神”仍然在政府和人民中流行。蝗灾发生时,人们不再局限于崇拜蝗神,而是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蝗神庙,将崇拜行为制度化,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祭祀制度。

清代作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了一个关于蝗神的故事:

明朝末年,山东沂水即将面临蝗灾,县令非常担心。一天,睡觉后,县长梦见一个穿绿色衣服的学者。绿色学者告诉地方官,第二天,一个女人骑着驴子从西南方向来了,她就是蝗虫之神。如果你求她,你可能会从蝗虫那里被救出来。第二天,县长在城南等了很久,遇到了骑着驴的女人。

按照绿衣书生的吩咐,县令恳求妇人:“我们县太小太穷了,请你请蝗神高抬你的手。”女人勃然大怒:“刘秀才太可恶了,竟然敢泄露秘密!我要他承担后果,不再损害庄稼。”

image.png后来,蝗虫飞遍了天空,但它们并没有停在稻田里。他们都飞到柳树上,吃掉了所有的柳叶。这个时候,县长突然意识到一个绿书生就是柳树之神。

在清朝,人们仍然相信蝗虫神。当蝗灾如此严重,人们不得不杀蝗虫时,人们必须事先祈祷并请求蝗灾之神的宽恕。这样,机会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而蝗灾也越来越严重。

乾隆皇帝接触过外国的科学知识,如天文学、历法和几何学,他有些科学和文化,不相信蝗虫神的说法。有一次,他还颁布了一项法令,说:“那些乏味的祈祷和礼拜仪式毫无效果。对每个人来说,迅速抓到蝗虫是很严重的。”

1745年,乾隆皇帝下令人们不要崇拜蝗神,并下令拆除蝗庙。然而,尽管蝗神庙已经消失,更有一般的庙、蒲庙、侬庙、庙和良渚庙——它们有不同的名称,但它们的功能和性质仍然崇拜蝗神。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