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明武宗喜悦的刘瑾,为何最终被处死?

大家好。你一定听说过刘进的话。

为了稳定皇权,维护中央集权,中国统治者创造了许多措施来防止皇权的旁落。因为一些年轻的皇帝登上了王位,而他们的羽翼并不丰满,所以配偶或强有力的大臣们掌权是不可避免的。当皇帝重掌大权时,他身边的侍从一年到头自然都成了亲信,比如太监。然而,一些宦官在获得皇帝的信任后成了皇权的毒瘤。就像中晚唐的宦官长期把持朝政一样,皇帝一度成为傀儡。明代,宦官虽然处于混乱状态,但总体上仍处于皇权的控制之下。

明朝宦官刘瑾(1451-1510),本名谭,幼年被宦官收养,后入宫做宦官。明孝宗时期,他因犯罪被判刑,并被罚守陵。弘治五年(1492年),明武宗朱厚照立为太子,刘瑾被推荐到朱厚照做宦官。从那以后,刘进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由于目光敏锐,他很快就成了朱厚照王子的“红人”,与朱厚照、顾大镛、高峰、罗翔、魏斌、邱菊、张勇、马永诚等七名宦官合成了八虎。1506年,朱厚照登基为帝,八虎地位上升,一度成为明朝呼风唤雨的人物,极为霸道,尤其是刘瑾。

image.png刘瑾在宗登基后掌管宦官,后升为中谷司和内廷监。郑德元年(1506年),他开始掌管京师三大营之一的3000营,然后掌管12个团。他的权力一时大得吓人,随着权力的扩大,刘瑾的贪欲也越来越大,他开始到处侵占朝廷的财产,贪污受贿,镇压所有的大臣。显然,刘瑾不会对朝臣的弹劾无动于衷。宗二年(1507年),刘瑾叫臣子跪在金水桥南,宣称自己奸污了党,把几十个臣子列为“奸臣”,或降级或处分他们。后来,刘瑾为了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设立了一个内厂,与东厂有同样的权限,但检查的范围比东厂和西厂要广,所以有人称之为“皇帝站”。

image.png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明武宗时期,似乎没有人能撼动刘瑾的地位,但安化王朱之乱却成了刘瑾一生的转折点。朱谋反的一个重要接口是刘瑾。刘瑾的罪行在他的文章中可谓数不胜数,但这篇文章中,杨一清又被称为“出而进相,德而技击”的圣人。不久,杨一清把朱坤的文章交给了八虎之一的张勇。张勇也是八虎之一,他对刘瑾的独断专行极为不满,后来张勇把这篇文章送给了一直视刘瑾为忠臣的明武宗。因为刘进的滔天罪行,在他倒在自己头上之后,所有的人都拍手称快。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