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龙舟竞渡起源简介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它在中国南方很普遍,在北方的河流和湖泊附近的城市也有赛龙舟的习俗,大多数都是以画干龙舟和跳龙舟的形式。以下有趣的历史系列将会给你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看!

关于龙舟竞渡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如祭祀曹娥、屈原、祭祀水神或龙神等,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龙舟赛首先被介绍到日本、越南和英国等邻国。,这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image.png

文化内涵

“赛龙舟”是自战国以来就存在的习俗。战国时期,人们在突如其来的鼓声中雕刻出成龙形状的独木舟,并玩一种比赛游戏来娱乐神和人。在这个时候,赛龙舟是一种半宗教半娱乐的仪式。在湘鄂地区,屈原的祭祀与赛龙舟有着密切的关系。也许在屈原、曹娥和伍子胥死后,当地人用灵魂船送他们的灵魂下葬,所以这很普遍。但是除了纪念屈原,赛龙舟在不同的地方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赛龙舟前,请龙和崇拜神。例如,端午节前的广东龙舟,应该从水下升起。在南海神庙向南海神献祭后,装上龙的头和尾,然后准备比赛。买一对纸公鸡,把它们放在龙舟上,以为这样可以保证船的安全。闽台去妈祖庙朝拜。有些人直接在河边祭祀龙头,杀鸡,往龙头上滴血,如四川和贵州。

在赛龙舟之前,人们会举行各种祭祀和纪念仪式,通常是点香、烧纸钱、献鸡、米、肉、水果、粽子等等。如今,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仪式很少,但在过去,当人们祭祀龙宫时,气氛非常严肃,他们祈求农业丰收、好天气、好运、好运和万事如意。用人们的话说,“发大财”是表达人们内心的美好愿望。

发展历史

赛龙舟作为一项水上运动,经历了三种基本形式:功利性、纪念性和竞争性。

功利赛龙舟是指初始阶段的赛龙舟,从时间上看,大致在先秦时期。在原始时期,祖先们从事水上捕鱼和横渡,特别是为了躲避洪水,拯救生命和在水上作战。

image.png

纪念龙舟赛形成于汉魏六朝,延续至今。《武周风俗志》是记载龙舟竞渡的第一部文献,表明“龙舟竞渡”已成为三国时代的潮流。《赛龙舟记》是唐代吴郡、宗谷、魏徵留下的最早的纪念屈原的文献资料。其中,在《志》中写道:“五月屈原投汨罗,当地人追至洞庭,湖上小船小,得不到帮助的人说:‘你为什么能过湖?’”因此,击鼓求归,在亭子里竞争,学习传承,就是比赛穿越的游戏。它与彼此保持同步,歌声在顶端响起,土地和水很兴奋。观众就像云,而县是自发的。从此,端午节的民俗就被统一在“纪念屈原”的主题上。

竞技龙舟赛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其发展可以追溯到1976年举行的香港龙舟邀请赛。从那时起,赛龙舟已经成为一项现代运动,它的热潮已经席卷了全世界30个国家。在国际上,龙舟基本上是一项竞技运动。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项目,每年都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首届国际端午节在中国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的第二故乡举行。在比赛之前,举行了一个“领先的牺牲”,这不仅保留了传统的仪式,但也注入了新的现代因素。

“龙头”被抬进曲子庙,在运动员“染红”龙头后,牧师宣读祭文并“点燃”龙头。然后,所有参加端午节的工作人员鞠了三个躬,龙头被带到汨罗江去参加龙舟比赛。60多万人参加了竞赛、交易会和聚会活动。之后,湖南省汨罗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办国际龙舟节非常方便。

宣布非遗产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新选项目)。由湖南省沅陵县、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区、贵州省铜仁市和镇远县联合申报的“龙舟赛”入选传统体育、娱乐和杂技非物质文化遗产。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