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登基的时候,魏忠贤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最后魏忠贤是如此的脆弱

今天,有趣的历史边肖给大家带来了崇祯和魏忠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和边肖一起看一看。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明朝第15位皇帝天启皇帝因病去世,享年23岁。因为天启皇帝没有自己的儿子,他在临终前离开人世,让他的五弟朱由检继承王位。就这样,朱由检称帝为后来的崇祯皇帝。

image.png崇祯皇帝不像他的哥哥那样热爱木工,他在登基的时候表现出一种宽宏大量。

他不像万历皇帝那样浪费政务,也不像天启皇帝那样。相反,他决心实现明朝的复兴。这样,魏忠贤在政治上陷入困境,成为崇祯皇帝的最大障碍。当时,魏忠贤的心腹牢牢掌握着锦衣卫和兵部的大权,这使得很多人认为崇祯皇帝不敢对魏忠贤怎么样。

然而,同年11月,崇祯皇帝不仅铲除了魏忠贤一伙,还下令魏忠贤自杀。短短三个月,魏忠贤从“九千岁”变成了一具尸体。结果,后人对崇祯皇帝的决断力感到惊讶,但他们不禁要问:魏忠贤在朝廷辛辛苦苦干了几年,当崇祯皇帝登基的时候,他的权力更大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他最终如此脆弱?

事实上,魏忠贤倒台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崇祯皇帝对他处理得当;

其次,他的力量没有世界想象的那么大。

image.png事实上,崇祯皇帝即位后,并没有立即惩罚魏忠贤,而是处处小心翼翼,以至于魏忠贤根本摸不透他的真实想法。因此,当魏忠贤看到新皇帝与自己保持一定距离时,他不知如何是好。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秘密地指示他的亲信官员为自己写一封信,并想看看崇祯皇帝的反应。不料,崇祯皇帝却知道魏忠贤在想什么。看完这些戏,他只是笑了笑,没有给出明确的指示。崇祯皇帝越是不表态,魏忠贤心里就越是狐疑。

几天后,魏忠贤决定亲自出门,直接给崇祯皇帝写信,说:不要为自己建祠。看到魏忠贤的信,崇祯皇帝不好在一旁反驳。因此,崇祯皇帝拿起笔,直接在魏忠贤的纪念册上写道:关于魏公公祠的问题,在建的要继续建,想建而还没建的就不建。

魏忠贤看到回复后更是措手不及。这个“想造但还没造”既实用又聪明。就连魏忠贤这样老谋深算的人也被这些话弄糊涂了。

他想利用崇祯皇帝摇摇欲坠的立足之地,但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image.png无奈之下,他只好静静地等待,等待崇祯皇帝露出真面目的那一天。

然而,他从来没有想到崇祯皇帝在他站稳脚跟之后,很快就开始惩罚他。让他自杀的圣旨颁布后,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反击的力量。可以说,崇祯皇帝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统治初期稳定了局势,为后来的“反魏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虽然魏忠贤带来了许多大臣,形成了一支非常强大的力量,但从根本上说,他只是皇帝的家奴。他们的兴衰与皇帝是否信任他们密切相关。因为天启皇帝从小就和魏忠贤玩,所以他非常信任魏忠贤。更有甚者,天启皇帝登基后,整天忙于做木匠活,没有时间管理政务。于是,他一边锯木头,一边赋予魏忠贤自信地回复奏疏的权力。

因此,在魏忠贤回复奏折的过程中,自以为是的官员被选中,反对自己的官员被革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影响。但是,只要皇帝下令,魏忠贤就会乖乖地把权力还给皇帝。归根结底,魏忠贤的越权必须基于皇帝的同意。此外,当他的意见与皇帝的意见冲突时,他没有任何战斗的能力。

image.png事实上,像魏忠贤这样的例子很多。

郑德在位时,宦官刘瑾被称为朝鲜“八虎”之首。然而,郑德迪可以用一个命令杀死他。嘉靖年间,宦官方莉奉嘉靖之命掌权,掌管朝政。因此,在嘉靖皇帝的支持下,即使是严嵩的首辅,也只能被动地投向方莉和诺诺。然而,一旦嘉靖皇帝厌倦了方莉,他只能孤独地守着皇陵。

总而言之,魏忠贤远没有后人想象的那么强大。大臣们更害怕魏忠贤背后的皇帝,而不是魏忠贤。因此,在皇帝的态度改变之后,他只能从一只真正的老虎变成一只纸老虎。此外,纸老虎被撕碎后,他的下属们自然地四分五裂,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任命的崇祯皇帝一定会树立自己的威严。然而,在《兵临城下》中,崇祯皇帝命令太监曹化淳“收集并埋葬魏忠贤的遗体”。根据冯梦龙的《阎斗日记》,这件事是曹化淳要求的。他对崇祯皇帝说:“如果有忠贤在,时局就不会是这样了!”

image.png可以看出,面对即将灭亡的明朝,崇祯皇帝后悔当初的决定,想做一点补偿。但是,如果魏忠贤真的存在,明朝真的不会灭亡吗?

崇祯皇帝轻轻挥了挥手,打败了魏忠贤。在明朝,当官僚体制高度成熟的时候,崇祯皇帝可以一挥手决定任何人的命运。但是作为一个皇帝,崇祯从来没有面对过特定的人。崇祯皇帝见自己战无不胜,相信只要再挥一次手,就能使帝国复兴。

但这只是他天真的幻想,因为他面对的对手是一个比魏忠贤甚至所谓的严党大一百倍千倍的利益集团;这个利益集团不择手段地扩大了自己的利益......

参考文献:

[《明史》,第23卷,本纪,庄烈帝一世》,《明纪北路》,《明史·传记》,第193页]]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