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贵仁:李秀成手下的将军,为什么要四次降清?

大家好,这是一个有趣的历史小系列。今天,我将告诉你钱贵仁的故事。欢迎关注。

钱贵仁,安徽桐城人,与太平军第一号人物程学启是同乡。1853年6月,和赖、领兵到长江中游,占领安庆,辗转到皖南腹地。这时,钱贵仁和他的兄弟钱百春来投靠西征的太平军,后归李秀成所有。不久,钱百春叛逃并投降,担任驻军(排长)。

当他的兄弟向清朝投降时,钱贵仁继续在太平天国工作。1861年初,李秀成率军东进建立苏南根据地,钱贵仁任常熟守备司令,与侯玉田合作守城。不久,侯玉田被调回太平,钱贵仁担任守城司令,开始投降。

钱贵仁计划投降的原因很多,而引发的原因是科举考试。钱贵仁镇守常熟时,违背了洪秀全的意志,以“四书五经”的主张违背了崇神的教义。

1861年11月,李秀成率军进攻杭州,并从苏州、太仓、无锡、常熟、昆山调兵增援前线。钱贵仁认为时机成熟,所以他计划第一次投降。钱贵仁找到了常熟的大地主许绍福,请他与江苏巡抚薛焕联系,并提出向朝廷投降,以助官军剿灭“盗贼”。

为了表示投降的诚意,钱贵仁秘密联系了苏州、太仓、昆山的动摇分子。“关于苏州、太仓和昆山,他们联合起来,同时交出了他们的土地。如果有什么不同意见,大家都会处理的。”可惜,钱贵仁失算了。

李秀成得知后方根据地不稳,就把杭州军务交给他的堂弟李士贤,我则回苏州大本营指挥。李秀成一回来,苏州、太仓、昆山三地的“动摇分子”都不敢轻举妄动,钱贵仁的投降也就白费了。

image.png1862年10月,李秀成,一个忠诚的国王,率领一支由13个王子和20万军队组成的军队从苏州返回天津参加雨花台战役。钱贵仁策划了第二次兵变,与高永宽联手。钱贵仁还是让徐少国出去和江苏省省长李鸿章联系,计划开出常熟和苏州。此时,淮军联合的人是程学启,也就是他的家乡。

钱贵仁、李鸿章、程学启三位老乡“合作”,苏南基地再次陷入危险之中。雨花台战争后,李秀想实施“北进南攻”的作战计划,但由于苏南大本营时间紧迫,不得不回去处理。12月底,李秀成回到苏州,逮捕了李文兵和许绍福,并公开杀害了他们。

这时,罗投诚投降,祭常熟,钱贵仁趁机“抛壶”逃走了。李秀成也知道钱贵仁是矛盾的,但考虑到他手里的军队众多(约3万人),动手不容易,所以他没有进攻。

image.png1863年12月,高永宽、那王、吴贵文、毕等人杀了穆王谭绍光,并提出苏州投降。结果,李鸿章违背诺言,在宴会上处决了“苏州八反”,屠杀了4万多名在城中放下武器的太平军。这是苏州投降事件,受到舆论的批评。

八大起义后,李秀成扮演国王的角色,册封钱贵仁为国王,并提高了他的地位。然而,钱贵仁并不感激,而是继续策划第三次投降。当然,结果以失败告终,因为他遇到了对手。

加冕后,李秀成请他协助守卫杭州和余杭,并与陈炳文和王海洋合作。这时,钱贵仁偷偷联系了杭州、余杭等“动摇派”,计划将杭州市交给左唐宗。谁知道呢,王海洋是一个残酷的角色,那些倾向于投降的人都被处死,在城市里被吊死。所以,钱贵仁很害怕,暂时停止了他的活动。

1864年3月,陈炳文和王海洋决定从杭州和余杭撤退,然后转移到江西和福建收集粮食,然后返回天津参加战争,解除了对首都的包围。钱贵仁得知这个消息,计划第四次投降。就这样,一个有趣的场景出现了。

太平军主力撤退后,钱贵仁带着军队跪在路两边,向湘军“请求”投降。左同意钱贵仁投降,以扩大自己的势力。他还在朝廷中任职,并授予他司品杜司的职位,相当于团的团长。

在成功策划了第四次投降后,钱贵仁立即改名为“安邦”,表达了他对清朝的忠诚,为朝廷摧毁了太平天国,立下了战功。当然,钱贵仁不能“安分守己”,甚至失去自己的生命。

1866年1月,王海洋率领太平军在嘉应与左唐宗的湘军作战。钱贵仁,渴望立功,骑上马,勇敢地战斗。当叛徒指控时,太平军非常生气,于是他围攻钱贵仁,把他砍断,砍掉他的头。

钱贵仁被杀后,太平军报了仇,士气高涨。不幸的是,在战斗的关键时刻,汉奸丁太阳把在康王的位置告诉了清军,原太平军司令员黄、的“洋枪队”在黄旗下中弹身亡,头部中弹身亡。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