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英法联军的迫害,咸丰帝为什么坚决不迁都?

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咸丰带着皇后、易贵妃等后宫女眷和一群大臣、王子匆忙逃往热河。在他看来,清朝的山川在摇摆,太平天国在南方,英法联军在北方,捻军在长江以北的四省。他有可能成为亡国之君。

中英《北京条约》和中法《北京条约》签署后,大臣们敦促咸丰尽快返回北京,以赢得全世界人民的心。然而,咸丰拒绝这样做。他认为清军根本不是英法联军的对手。尽管联军无意改变中国的政权,但他不想冒险回到北京,因为北京仍受到联军的威胁。据报道,当时英法联军虽已撤离北京,但英军仍有重兵驻守天津,随时可能再次围攻北京,咸丰很可能在那时被攻占。

龚义王和其他留在北京的人多次敦促咸丰返回北京。咸丰有点不耐烦了。他批评易等人在《朱批》中的名利地位,“只注意当下的虚名,却苦于后患无穷。”不料,接连碰壁的易仍坚持恳求咸丰回京。咸丰大为光火,认为易此举别有用心。因此,他只用了一句简短的话来回答:“我已经了解了这次旅行,并拒绝欺骗自己。”我不确定。”明确“永不回京”的态度,让易为所欲为。

易终于明白,咸丰是铁了心不回北京的,但不是因为他一直住在偏僻的热河避暑山庄,所以他和等人商量了一个办法,把都城迁到位于关中地区的安,以便在将来复兴清朝。为了说服咸丰,他们还以秦始皇和刘邦为例,说他们都是从关中开始的,都变得更大更强了。

image.png咸丰对迁都Xi、坚守关中的建议颇感兴趣。这时,东南有太平天国,长江以北的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省活跃着捻军,英法联军占领了广州、天津等地。关外的“龙兴地”不断被俄罗斯侵占,而关中地区又远离战乱,所以可以在这里休养生息,然后为天下而战。

易等人还提出了10条西游条款,列举了迁都安的具体措施,包括练宫、准备食物、派出随行官兵等。这个计划非常彻底。就这样,在朝鲜许多大臣的支持下,咸丰下令迁都。然而,历史上经常发生许多事故。不久,咸丰病重,迁都的念头消失了。

可以想象,如果咸丰真的迁都Xi,坚守关中,清朝将会变成“西清”,关中以外的地区将不可避免地陷入混战。那时,曾国藩和其他汉军领袖还会忠于“西清”吗?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清”能像秦始皇和刘邦一样,通过习俗统一世界吗?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历史上将出现一个新的“秦国”。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