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李鸿章在任期间签署了哪些条约?

今天有趣的历史系列带给你李鸿章的晚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这个系列。

光绪十年(1884年),朝鲜爆发“沈嘉事件”,一直觊觎朝鲜的日本趁机出兵。第二,李鸿章和伊藤博文总结了中日天津会议的特别条款,其中规定如果朝鲜发生重大事件,中日双方在出兵时都需要事先知道。它为中日战争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image.png光绪二十年(1894),当朝鲜爆发东方学校党起义时,朝鲜政府要求中国出兵镇压。李鸿章听信了驻朝特派员袁世凯的报告,认为日本“不会善罢甘休”,于是派直隶总督叶志超和太原镇连长聂士诚率领1500人的部队前往朝鲜。出人意料的是,日本立即向朝鲜派兵,日本在朝鲜的驻军人数增加到8000多人,形势越来越严峻。为了避免战争,李鸿章利用英国和俄罗斯进行斡旋,但日本拒绝了。无奈之下,他不得不向朝鲜派遣更多的军队来与日本竞争。

6月23日(公历7月25日),日本军舰对丰岛发动突然袭击,击沉了中国航母高盛号,中日战争爆发。8月16日(公历9月15日),驻扎在朝鲜的军队在平壤与日本人战斗了几天几夜后被击败。连长左死了,司令员叶志超逃回了中国。8月18日(公历9月17日),北洋舰队和日本海军主力在黄海大东沟附近海域遭遇。丁常茹实行李鸿章“护船树敌”的政策,但北洋海军弹药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它与日本舰队进行了五个小时的海战,极大地影响了战斗力的发挥,加重了损失程度。四艘中国军舰沉没,日本舰队也遭受重大损失。此后,清军在鸭绿江和九连城风景区的战场上与日本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但未能阻止日本人的进攻。

最终,旅顺、威海等重要海军基地沦陷,北洋海军被摧毁。原因是北洋舰队的垮台与朝廷的旧官员分不开。大臣们视北洋舰队为李鸿章的私人军队,挑起他与慈禧的关系,提醒慈禧要警惕。与此同时,掌管家务的翁同龢和李鸿章经常克扣军费,导致北洋舰队大部分舰船老化。在为慈溪准备的颐和园中,清代国库银的主要用途是修建颐和园。在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保持北洋舰队的高级战备是不可能的。此外,战前丁提议在主力舰船上部署速射炮,以抵消日本舰船速射炮需要60.2万银元的优势。李鸿章并不赞成。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被击败后,李鸿章只在海军里筹到了巨额的钱才上场:“汇丰银行存了107.2920万银元;德化银行存款44.2万银;怡和存放了559,620银;开平矿务局收到527,520笔存款;总共260万。”

image.png光绪二十一年(1895),2月18日,李鸿章被慈禧太后任命为全权公使,赴日本讲和。尽管清廷在李鸿章离开前已授予其全额赔偿割让领土的权力,但他仍期望“一分一利”,并多次与日本代表进行辩论。第三次谈判结束后,李鸿章在前往会场的途中遇刺身亡,世界舆论一片哗然,日方在和谈问题上有所收敛。3月16日,李鸿章病情略有好转,双方进行了第四次谈判。日方表示不再向中国赔偿2.5亿银元(原3亿银元)、割让辽东半岛和澎湖、台湾等让步。日本和平谈判代表伊藤博文(Ito Bowen)表示,李鸿章面临的“只有两个字:允许和不允许”。后来,日本方面威胁要派遣更多的部队,并再次开战。李鸿章等人发电报请示,光绪皇帝同意签订合同,命令“按原旨与他订立合同”。

据说,在签约前的最后一分钟,他曾含泪对美国代表团顾问高田说:“如果谈判失败,日本将无法征服中国,中国将无法抵抗,时间将无止境。”日本最终会失败并寻求和平。”

后人高赞李鸿章,认为他“用一把骨头和眼泪为清政府积蓄了一亿银子,为清政府的生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事实上,如果李鸿章不太重视北洋水师的权力和“护船避战”的政策,清政府对北洋水师的经费是不会减少的,甲午战争的结局可能会改变,而不是在渤海湾被打败。

正是由于马关签约的强烈刺激,李鸿章发誓“永不在阳光下生活”。两年后,他回到欧洲和美国,途经日本横滨,再也不想着陆。那时,他需要换一艘船,在船上摆渡。当他看到那是一艘日本船时,他拒绝登上它。最后,他别无选择,只能在两艘船之间放一块木板。这位75岁的老人摇摇晃晃地在海上慢慢移动。

image.png1895年3月24日,李鸿章在日本讨论签署《马关条约》的时候,被刺客希尔·丰田章男(Hill Toyotaro)射中左侧,他被鲜血染红,当场死亡。当时,现场一片混乱,行人四处逃窜,刺客们趁乱躲在人群中逃跑,躲在路边的一家商店里。随行医生立即对李鸿章进行了急救。幸运的是,子弹没有击中要害,李鸿章很快康复了。刺杀事件发生后,日本警方迅速抓获了希尔·丰田章男,他承认自己是日本右翼团体“慎到馆”的成员。他不希望中日停战,也不希望看到中日和谈。他想继续战争,所以他决定暗杀李鸿章,进一步挑起中日矛盾,把战争进行到底。

《马关条约》签署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康有为等人发动汽车,写了一封信,掀起了改革的高潮。李鸿章也视马关的签约为极大的耻辱,发誓一生不跟太阳走,并倾向于改革。《马关条约》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公愤,清政府不能被指责为慈禧太后准备生日庆典而倾其所有,所以它把矛头指向李鸿章,李鸿章是清朝失势和屈辱的替罪羊。甲午战争后,李鸿章被免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职务25年。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春,俄国皇帝尼古拉斯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李鸿章奉命祝贺他为一等使者。在此之前,俄国率先成功地将廖送回法国和德国,清廷视俄国为救星,李鸿章、翁同龢、张之洞都是其中之一。清政府的外交政策也从“以夷制夷”转变为“强援”。同年4月22日,李鸿章在莫斯科签署了《中俄秘密条约》,与中国结成同盟对付日本,并同意俄罗斯修建一条西伯利亚铁路,通过中国的黑龙江和吉林直达符拉迪沃斯托克,该港口对俄罗斯军舰开放,导致整个东北成为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image.png李鸿章任广东巡抚期间,北方爆发义和团运动,英法等国组成八国联军进行干预,慈禧随光绪逃往xi,北方局势混乱。在东南地区,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权贵大臣,在邮政大臣盛宣怀的接触下,主张东南互保,即不遵守朝廷的宣战,以防止东南半部陷入混乱。李鸿章对此做出了贡献,他认为诏令是无序的生活。目前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张之洞等人接着秘密讨论了“李鸿章总统”的计划:一旦北京得不到保证,太后和皇帝就死了,然后李鸿章被联合选为中国的“总统”来主持大局。

在此期间,李鸿章曾打算会见从日本来策划“两广独立”的孙中山,但因双方心存戒心而放弃。1900年6月,八国联军入侵,清朝宣布与其他国家处于战争状态。帝国的电报一个接一个地到达南方,要求各省的大臣带领他们的军队北上,一起摧毁海洋。根据圣旨,李鸿章从两广总督调任至清政府大臣中的最高职位: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慈禧的任命是:“李鸿章是全权公使。”

清廷重新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不断敦促他北上。李鸿章乘船到达上海后,以身体不适为由推迟了观望。他的部下和亲戚也劝他向马关学习,不要再北上,以免他再成为替罪羊。直到7月30日,北方的局势仍无法收拾,慈禧力劝李鸿章北上逃亡。1900年8月15日,清王朝的首都沦陷,政府和朝廷纷纷逃亡。9月29日,李鸿章抵达天津。10月11日,李鸿章抵达北京。由于巨大的心理压力,李鸿章病倒了。在与英国和德国使节会面后,他在返回仙梁寺的路上,感冒了,很容易生病。假装以“漫天要价”来拖延时间的联军已经不耐烦了。他们担心法庭上没有人会收拾这个烂摊子,一场耗尽“中国财力和军队”的“讨论和提纲”终于出炉了。1901年1月15日,李鸿章与清亲王奕劻签署了《和平谈判大纲》。中国人又骂:“秦桧是汉奸,李鸿章是坏人!”

image.png李鸿章开始咳血。他知道他的时间不多了。李鸿章希望尽快结束谈判。然而,在签署了《谈判与和平纲要》之后,联军没有表现出撤军的迹象。所有国家的态度都是赔偿金额必须固定。这时,李鸿章没有力气和外国人争论。他吐血到了“濒临灭绝”的程度,没有精力和外国人面对面讨论长度。在弥留之际,李鸿章命令下级官员将损失降到最低——从最初提议的10.2亿银元到4.5亿银元,39年内以4%的年利率还清。450,000,000是为450,000中国人设定的数字,“每人一两个以示侮辱。”李鸿章接受了侮辱。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签订了《辛丑条约》。签约回来后,李鸿章大口吐血——“紫黑色,大块大块”,“咳痰,饮食不佳”,被诊断为胃血管破裂。后病死于京,赠师一人,赠金、等一等侯,赐银五千两作殡之用,在故里建祠十座,建功立业。当地官员定期祭祀史静神殿。清朝时,汉族官员是北京唯一修建寺庙的人。他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黄轩”的人,享年79岁。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