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进士有多难?有些人在进入高中进士之前已经将近100岁了

今天,有趣的历史边肖准备了一篇关于古代学者的困难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高考的结果已经一个接一个公布了。当离开考场时,一位考生说他“考试考得不好,准备再考一次”,等到结果出来时,才发现人比关键线高出100多分。这是雪霸的谦虚吗?

本期我们来谈谈古代学生要想通过进士考试而成名有多难。

image.png首先,许多人认为古代的科举考试和我们现在的高考是一样的,那就是选拔人才。

然而,这种说法有些不恰当。高考和科举都是为了选拔人才,但古代的科举更多的是为了名利,最终的目的是做官,考试合格后直接进入官场。

如今,高考更多的是选拔人才到大学深造,两者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差距。如果要做一个比较的话,古代的科举考试大约相当于现在的高考和公务员考试的结合。

image.png在古代,一个普通人想出人头地,改变自己甚至家人的命运,努力学习,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好名声,这可以说是唯一可能的合法操作。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的古代学生,为了实现他们的崇高抱负,每年都可以坚持不懈地参加科举考试,甚至在到达白石时也从未放弃。

在著名小说《儒林外史》中,历经多年考验的金范最终获奖,并从社会底层突然进入统治阶级。获奖后,各种待遇立即有所不同。这就是金范快乐和疯狂的原因。经常用大嘴巴吸烟的胡屠夫的岳父听说疯了就不敢打。

image.png我们经常在书上或看古装剧时听到“去北京参加考试”这个词。事实上,这是去北京参加期末考试。事实上,当我们走到这一步时,已经接近考试结束了。

古代的科举制度是士、举人、进士三级考试的三级跳远,每次考试都有大量的考生被淘汰。

让我们以科举鼎盛时期的清朝为例。

很多人都知道,在我们大学扩招之前,高考已经被称为一座独木桥。可以说,被这所大学录取是相当了不起的。

image.pngLegend:1977年的高考公布了

以1977年的高考为例,它的录取率最低。当年高考报名人数为570万人,最终录取人数为27万人,录取率为29: 1,约为4.8%。

大学扩招后,录取率可以说是直线上升。截至2018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75万人,最终录取人数为790.99万人,录取率高达81.13%。

然而,在清朝的科举制度中,它的录取率更是惨不忍睹。

康熙二十九年,康熙皇帝规定江南、浙江乡村考试的录取率为60:1;

当他的孙子乾隆来了,他改变了规定。人口多的省份比例变为80:1,而人口平均的省份比例为60:1,而人口少的省份比例仅为50:1。

image.png这只是科举考试的一部分,上述比例都是固定的。如果说以前的高考叫做千军过木桥,那么这些科举考试可以叫做过河。

如果你想克服困难,从这么多人中杀出一条血路,这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难怪有些人到了70岁还在参加考试,而且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三代祖父母一起参加考试。

从这个角度来看,范进忠欣喜若狂的例子其实很正常。对于普通学者来说,中举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可以说,他已经进入了统治阶级。他会不开心吗?

说到乾隆,还有一个非常罕见的例子。乾隆四十四年,广东乡试中有一人名叫谢。

image.png该候选人不是很老,只有98岁。

就是这样一个老人,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了五代。他选择继续参加科举考试,而不是在家好好照顾他的孙子。

根据当时的规定,如果考试年龄超过80岁,他们将被给予举人的地位。然而,这往往只是一个安慰奖,并没有真正的力量。因此,因为他的老人可以通过他的年龄优势赢得名声,老人礼貌地拒绝了这份礼物。

他还有一句名言:“题目的名字是固定的,老兵不沮丧。如果你看到这种生活,你会不会对儒家思想呼之欲出?”我真的不得不佩服这位老人如此大胆和雄心勃勃,他没有让别人失望。他实际上在98岁时通过了举人考试。

image.png为此,谢还写了一首诗来表达他的感情,说老太太比老太太结婚了:

“老女人嫁给自嘲”持续了98年,结婚是可耻的。照照镜子,用雪刷你的头发。自知是处女,人老了。给年轻女人的信息,休息一下,吹嘘它很早就好了。

这还没完,谢启卓就选择了参赛,80岁生日的甘龙被授予院士的职位。乾隆还特意为他写了一副对联。威廉:“邓柯没有百年老店,一旦你有钱了,你就是芮国华。”

对他如此幸运的人并不占大多数。多少学生一生都在参加考试,但他们只是小学者,每年都不及格。但是他们年复一年地参加考试,却从未考上他们梦想中的举人。

image.png所以今天,我们说很多人很难参加高考,甚至很多人选择放弃。但是,如果我们想想古人,如果他们想出人头地,名利双收,唯一的办法就是科举考试。

那些连面对高考的勇气都没有的人,如果你想想古人想参加科学考试的时候,也许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此外,生活不仅仅是考试。在考场里走远不如你的生活好。

最后,我祝愿所有的候选人:大鹏将在一天内翱翔9万英里。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