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将军的力量是什么?这真的像是针对普通士兵切瓜切菜吗

今天有趣的历史系列带给你古代将军的力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这个系列。

首先,从理论上讲,在古代战争条件下,如果进行一对一的“单独训练”,军事指挥员的个人力量将远远高于普通士兵。当然,这并不是说普通士兵的力量弱,而是说将军和士兵有完全不同的“行业标准”。先从士兵的角度看,中国历代军队士兵的训练标准体系是不同的,但真正的标准化始于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市严格执行“强干弱支”的国策,在选拔全国精英组成禁军后,建立了极其严格的训练制度:精英禁军必须每天训练一次,“休整不了”。每年春秋两季都会举行阅兵式,所有在阅兵式中没有通过考试的"坏士兵"都将被淘汰。想享受大宋帝国的丰厚财富吗?你必须努力练习。

image.png就训练内容而言,宋代禁军也是前所未有的详细。宋代士兵所练的不是“高深的心法”或“精湛的武功”,而是“步射”、“骑射”、“制枪”、“战斗”等训练科目,这些都是宋代画成供数十万军队学习的形象。还有“教学方法”,即军事训练的标准代码。例如,“立即用枪”,就必须“从左右两边找五个木头人”。射箭是“六杆和三个中学是第一类。”一个能在七八场战斗中拿着一把强弓的士兵是一个优秀的士兵。在这个训练代码中,最重要的不是士兵的个人力量有多强,而是不同兵种的士兵能否形成紧密的合作。“发射弩”和“发射枪”的熟练程度远比一个士兵的军事勇气重要。宋朝的士兵训练制度基本上被元、明、清几个朝代所继承。明朝的战神戚继光更明确地指出,一个军队打冷兵器的能力,不是几个“武将”就可以的,而是“大阵对敌”的时候,就可以“拨开一簇簇,拨开一簇簇,乱刀乱砍,乱杀一簇簇,一齐冲进去。”

在实际的战场上,只有这个想法是最可靠的。即使在“弱”的宋朝,其训练有素的皇军仍能在“唐河之战”、“须贺之战”等战争中以少胜多,并在辽击败数倍于其精锐的军队。戚继光强调“开大阵”的戚家军,配合巧妙的战术,粉碎了东南的敌人,又重创了北方的鞑靼人,多次大获全胜。与此同时,与戚继光齐名的余,曾以“百车三千骑”和众多兵种的密切配合,在安音堡打败了数倍于自己的鞑靼骑兵。

所有这些胜利都取决于全面合作。至于依靠“武术大师”来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吗?它经常出现在武侠小说中。

image.png相比之下,对于统领军队的将军们来说,个人武术确实是古代军事制度下的“核心”评估和选拔标准。古代将军和士兵的战斗力有什么不同?你还是可以先看看宋代。例如,“射箭”是最基本的。南宋著名兵家俞·说:“举弓打七仗、打八仗的书生,才是精兵强将。”然而,岳飞和韩世忠,这两个南宋著名的球员,可以拉硬弓300金。与普通士兵相比,这是一个绝对的优势。除了岳飞和韩世忠之外,部队的水平对于普通军官的考核乃至武将的选拔都是绝对困难的。对于它的高标准,我们可以参考中国传统的“武举”考试。清代武术考试的第二项考试是“步射”和“技勇”。在“步射”中,必须拉“八力”、“十力”、“十二力”三等硬弓,只有拉满了才算合格。“技勇”是指先打大刀,“考生”可以选择“80斤”、“100斤”、“120斤”三种大刀,这三种大刀不仅需要举起,还需要做“胸前舞后”等高难度动作。最后,石头的重量必须提高到“离地一英尺”。

image.png这些考试都是关于军事指挥官的硬技能。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知道,士兵对军事力量的高标准评估只能是军事指挥官评估的入门标准。你为什么想要这么高的标准?在古代战争的条件下,拥有强大武力的军事指挥官能够带领军队为公众服务。面对残酷的战争,军事指挥官的领导地位和强大的力量是军队的“士兵的勇敢”。例如,在宋辽须贺之战中,被称为“黑王”的宋军名将尹继伦,率先以奇袭的方式进入耶律休哥的大营,几分钟之内就把当时正在吃东西的辽国第一个打垮,打死了著名的“须贺大捷”。军事指挥官的力量和勇敢是战场上士兵的“定心丸”。

image.png所以,从理论上讲,在古代军队中,统领军队的将军们的武功往往高于士兵。然而,这一“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王朝军队的训练和选拔是“正常的”。如果不正常,就说出来。例如,北宋时期虽然有严格的训练制度,但在北宋中后期训练流于形式。在宋仁宗统治时期,宋军的一些精英骑兵甚至不会骑马。北宋后期,情况更糟。当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时,抵御北方敌人的北宋帝国精英们,许多人甚至在上马的时候紧紧抓住马的肚子,一路行进的时候都害怕得发抖。见过如此厉害的士兵,不难理解,大宋怎么会突然为自己感到羞耻。明朝晚期的士兵同样悲惨。晚明英雄卢象升叹息说,晚明的“精英战士”,更不用说日常训练了,经常在金钱和食物上克扣,吃不饱。那次复习时,一阵风吹来,有些人是“僵硬的和仆人”。这样一支“风起云涌”的军队,被称为卢象升“见风即泣”。战争?基本上,我想死。

image.png即使是号称“战无不胜”的八旗精英,在不可靠的情况下也能摘下眼镜。太平天国战争期间,以前的“八旗”极为薄弱。在永安战役中,七名太平士兵发起冲锋,数百名八旗士兵倒下。在这样一个军队浪费木材的时代,军事指挥官的个人力量不是更有绝对优势吗?不完全是。

比如北宋靖康之耻前夕,驻扎在河北重点地区的皇军将领基本上都是富家子弟。在工作日,武术很差,但他们经常大吃大喝和狩猎。明朝末年的萨尔胡战争期间,明军马林部的统帅马林是一位擅长诗词歌赋的学者,并率先在战场上奔跑。崇祯年间,崇祯皇帝极力关注武举考试,邓源不得不选拔几名优秀的武举将领,但这种苛刻的武举也是水到渠成,而且考生已经收买了考官,所以很多人拉不动弓射箭。参加考试时,他们实际上直接拿了一支箭,把它插入箭的靶子,但他们是合格的。

至于清末的太平天国战争和鸦片战争,清军八旗司令经常逃跑。尤其是在太平军北伐期间,一些“八旗”掉头就跑上战场,甚至扮成乞丐跑回北京,成了普通百姓在街头巷尾的笑柄。

在这个时代,将军和士兵哪个更强大?这件事只能说是“比坏还坏”。理解这样的“比更糟”意味着理解许多朝代和过去几年发人深省的悲剧。

图片来自网络

赞 (0) 评论 分享 ()